电动车能否及时得到充电补能,是困扰消费者最大的痛点之一,由此形成的续航里程焦虑,也成了制约行业快速发展的相对“短板”。迄今为止,我国电动车三电核心技术已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要加强和完善。
据了解,截止今年10月,在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采样的约118.8万辆车桩相随信息中,未配建率达到30.1%,即有35.7万辆车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与此同时,大量的闲置电桩却无人问津,成为俗称的“僵尸”桩,运营商充电设施利用率低已是行业普遍状态。至于困扰充电基础设施的其他问题——土地资源少、电网配合难度高、小区管理不便等等,也尚未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总体造成电动车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的局面。
为此,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将于1月17日上午专门举办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论坛,以“构建多元、智能、便捷的基础设施体系”为主题,特邀充换电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未来。
论坛将分为主旨发言与圆桌对话两个部分。主旨发言阶段,相关部委领导、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将分享他们各自对于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思考与探索:要构建足够智能、便捷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在发展和规划过程中如何侧重?如何布局下一代充电技术?如何提升未来公共充电桩的推广和利用率?如何解决私人用户日益增长的充电需求与居民小区充电服务能力落后的矛盾?换电模式要如何破解整车适配、电池规格标准化的问题?车电分离带来的计税与保险问题要如何应对?如何推动有序充电与V2G落地?
圆桌对话则将围绕“如何有效提升电动汽车用户的补能体验”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作为本场圆桌主持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主任刘永东表示,“今年正赶上十三五结束,年底这个论坛大家可以谈谈对过去的想法,总结经验教训,分享对十四五的期望。今年开局之年,对国家的意义和重要性也不一样,比如新能源汽车规划发布,充电桩又该怎么做?国家提出高质量发展,充电桩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国家提出双循环策略,充电桩是否也要走出去?“
尽管老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对运营商,商业模式上仅靠收取服务费生存压力较大;对车主,充电时间长、存在安全隐患等体验不够好;对于电网间的互动,仍存在技术路线不协同,电压电流平台不一致;在充电互联互通方面,行业也依然存在整体性不足,标准难以融合等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伴随新能源汽车产业十年来的快速发展,充换电基础设施已较最初的“野蛮生长“成熟和规范化了许多。
“尤其今年以来,在新的大环境下又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刘永东介绍,可以看到,自3月份“新基建”被定调之后,行业对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关注度明显提高,投资力度和规模都在加大,充电桩建设数量大幅提升。同时有关部门也肯定了换电路线的发展,国家电网等更加关注互联互通平台的建设,地方城市和车企对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也都在提高。他认为,“充换电基础设施下一步的重点将是提升服务能力,行业将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明确指引下,充换电基础设施作为支撑未来电动汽车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已备受产业及相关领域的高度重视。1月17日上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分论坛,让我们一起探寻基础设施的发展蓝图。
- 最新评论
-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