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新能创投创始合伙人方建华:固态电池并非颠覆者,更应关注核心微创新
发布时间:2025-11-16 12:00:00

国科新能方建华主旨发言:拥抱资本 守正创新


“当前,相比于对固态电池等远期概念的过热追捧,更应关注那些在‘安全、降本、增效’方面持续发生的微创新。”


11月16日,第十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CBIS2025)开幕式上,本届大会主席/国科新能创投创始合伙人方建华,在题为“拥抱资本 守正创新”的主旨发言中,呼吁产业与资本理性回归,聚焦当下微创新,引导资本流向真正创造价值的领域。


方建华指出:“现在锂电行业有两把火:一个是固态电池在二级市场的‘概念火’,从去年8月到今年10月,固态电池概念上涨3倍。第二个是电动汽车热失控着火的报道,而且造成人员伤亡,这个非常可怕。”他认为,这“两把火”需要“降温”,否则对整个产业发展只有坏处,因为中国锂电产业的发展不是靠概念、大跃进,以及靠牺牲安全来成就的。


在方建华看来,中国锂电产业发展主要得益于政策引领、市场驱动、供应链融合、创新支撑、资本助力这五个方面。


其中,资本市场源源不断给新能源产业“输血”,对产业的支持作用远超国家补贴,并涵盖电池及材料、装备等供应链企业。同时,在推动产业链创新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现在锂电产业已经进入到相对成熟的阶段,但仍面临三大挑战:安全、降本和增效。”方建华指出,产业可持续发展,要守住安全底线;要在全球竞争、产业竞争中保持优势,降本增效是必然选择。


不过,方建华也表示,“这些年我们过度炒作一些概念,尤其是固态电池的相关概念,使资本、产业,对于涉及安全、降本、增效的微创新技术,没有得到资本的青睐,相关产业也似乎没有被重视,但这是非常危险的。”


其中,安全是新能源产业生命线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安全是1,其它是后面的0,没有安全,一切归零;当前锂电行业正普遍面临“增收不增利”的挑战,降本需求迫切;技术、制造、系统应用层面,均面临技术深水区的“创新瓶颈”,存在巨大的增效空间。


方建华认为,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和产业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端没有引导资本,而是被资本所裹挟,这带来的后果是资源错配。“那些应该得到资本和产业关注的微创新,和安全、降本增效相关的技术和产品,并没有得到资本和产业的重视,而受到其它远期概念炒作的不良影响。”


“当前,资本与产业的错配现象严重。固态电池概念炒作下,全国超30条固态电池的产线在建,投资达几百亿。但技术路线未定(氧化物、硫化物等),界面问题仍未突破,工程化也没有解决,成本为现在电池的3-5倍,产能或成‘一地鸡毛’。”方建华分析道。


方建华认为,固态电池的大规模产业化尚需5-8年时间,当前仍需耐心。未来,固态电池并非现有电池体系的颠覆者,更可能作为高端补充,占据约20%-30%的细分市场。而且,固态电池并不能解决所有安全问题,其核心价值在于显著提高安全失效的边界,为安全设定更高的“地板”,而非封上“天花板”。


方建华呼吁:产业与投资界应多一份理性与远见。当前,相比于对固态电池等远期概念的过热追捧,他认为更应关注那些在“安全、降本、增效”方面持续发生的微创新——无论是材料的细微改进、工艺的点滴优化,还是管理效能的切实提升。唯有让资本的脉搏与产业发展的步伐同频共振,才能在仰望技术星空的同时,脚踏实地走向一个稳健而可持续的未来。


稿件来源: 电池中国网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