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全球能源转型进入深水区,动力电池产业正站在下一代技术突破的临界点上。全固态电池因其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的巨大潜力,被视为动力电池家族的“圣杯”。而在众多技术路线中,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凭借较高的离子电导率优势,且质地软容易加工,成为当下最受关注的产业化路径之一。
近日,在第十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CBIS2025)上,瑞固(衢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粲冲,发表了题为《产业化新阶段:硫化物电解质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的主题演讲。他在演讲中指出,2025年已成为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产业化的关键节点,行业的发展重心正在发生深刻转变。

图为瑞固(衢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粲冲作主题演讲
王粲冲指出,随着瑞固新材百吨级硫化物电解质产线投产、日本出光兴产将硫化物电解质年产能提升至“十数吨级”,以及宁德时代、SK On、丰田等国内外多家电池厂商及车企,在硫化物全固态电芯工程化方面的稳步推进,行业已共同跨越了从“无”到“有”的阶段。
他敏锐地观察到,下游客户的关注焦点在2025年内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上半年单纯追求“离子电导率”等单一性能的指标,转向下半年更看重材料在界面稳定性、高电压兼容性与长期循环性能等实际应用中的综合表现。这标志着产业竞争的核心,已从追求极致参数,转向解决工程化与商业化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面对产业化新阶段,王粲冲阐述了必须攻克的四大应用关卡:在高电压正极中的界面兼容性问题、在高容量硅/锂金属负极中因膨胀收缩导致的界面接触失效问题、电解质成膜时离子电导率与机械强度的平衡难题,以及全固态电池制造过程中面临的工艺与成本挑战。他指出,这四大关卡,是横亘在材料量产与电池商业化之间必须打通的关键环节。
针对这些挑战,王粲冲详细介绍了瑞固新材提供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在正极方面,瑞固推出了LSS等新型包覆材料,其与硫化物电解质契合度高,能有效抑制界面负反应;在负极方面,瑞固前瞻性布局的锂磷硫碘(LPSI)电解质,能形成“富碘自适应界面”,自动填充因负极膨胀收缩产生的空隙,从而提升界面稳定性并抑制锂枝晶,该材料离子电导率已达10?3S/cm量级,并已实现量产。
在至关重要的电解质膜方面,瑞固通过提供多系列电解质选型、设计针对正负极的复合膜,以及引入以柔性LPSI电解质为核心的支撑结构,可提供兼具高离子导电率、优异柔韧性和界面稳定性的全面解决方案,以适配未来的叠片乃至卷绕工艺。
王粲冲强调,整个产业正面临关键转变。性能要求,从材料参数转向实际功能输出,从实验室极致性能转向高可用、高良率与低成本,材料供应商的角色,也升级为深度理解电芯设计与制造的应用解决方案伙伴。
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王粲冲提出三点核心倡议:一是技术路径协同,呼吁全行业共同制定统一的测试标准与方法,以减少沟通成本,推动技术规范化;二是希望与下游客户构建“研发-测试-反馈-优化”的敏捷闭环,从供应商转变为共同研发的伙伴;三是呼吁产业链生态共建,联合正负极、设备、上游原料及回收等企业,构建合作生态,甚至探索AI数据共享等新型联合研发模式。
关于瑞固新材的公司概况,王粲冲介绍道,瑞固新材成立于2023年,已在浙江衢州建成百吨级硫化物电解质产线,并于2025年6月量产,同时其在上海和日本设有研发中心。
在产品层面,瑞固新材已布局有四大系列产品,以精准应对产业化进程中的不同需求:
S1系列(LPS):基础硫化物电解质材料,具备高兼容性与适配性,支持客户基于自身专利配方,开展后续合成与定制。
S2系列(LPSCl):这是目前市场应用最普遍的锂磷硫氯系列电解质。瑞固可提供高氯与低氯等多种版本以及不同粒径的产品,以满足国内客户多样化的研发与试制需求。
S4系列(LPSI):作为新一代的锂磷硫碘电解质,该系列通过“去氯加碘”的化学设计,可显著降低材料的杨氏模量(质地更软),旨在为解决负极界面接触失效难题提供核心材料,代表了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N系列(LSS):该系列及其衍生物主要定位为正极包覆材料,其最大的技术优势在于卓越的空气稳定性,能有效保护高电压正极材料,并与硫化物电解质稳定兼容。
面向未来,王粲冲清晰展示了该公司的产能蓝图:瑞固新材一期百吨级产线已投产,千吨级产线正在建设中,以应对2027年至2028年预期的市场需求增长;同时,面向2030年后的全面商业化时代,万吨级产能也已进入规划视野。他最后强调,瑞固新材已在技术、产品与产能上做好全面准备,静待硫化物固态电池行业井喷式发展的到来。

- 最新评论
-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