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激光:三维一体协同创新平台赋能全形态固态电池产业化
发布时间:2025-11-16 14:05:00
关键词:锂电池

  固态电池的规模化生产,离不开智能装备的持续迭代。

  “逸飞激光搭建先进电池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旨在赋能固态电池产业化和规模化制造。一方面,逸飞激光联合科研机构、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设从极片材料、电芯封装到电池测试的公共数据分析检测平台,基于数据协同创新研发,已实现圆柱、软包、方形等多形态多技术路径的覆盖。另一方面,聚焦固态电池产业化,联合材料、电池企业开展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的制造工艺工程验证,同步开展激光、机械、自动化、数字化及装备等方面的研发迭代,共同来推进固态电池制造关键工艺的打通和产业化落地。”

逸飞激光陈航主题演讲:智能装备持续创新助力固态电池产业落地

  近日,在第十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CBIS2025)上,在由逸飞激光重点支持的“逸飞激光专场?先进电池创新发展论坛”上,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陈航,作题为《智能装备持续创新助力固态电池产业落地》的主题演讲,向与会代表分享了装备企业在先进电池产业链中的创新协同实践,为行业发展带来新思路。

01

固态电池成未来核心赛道,产业协同刻不容缓

  陈航表示,传统液态体系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上的瓶颈,难以满足电动航空、具身智能、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的持续升级需求。而固态电池,凭借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液的核心创新,或将实现电池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持续提升。

  陈航指出,当前,固态电池产业呈现电解质材料(硫化物、氧化物、卤化物、聚合物等)、电极材料(固态锂离子、固态锂金属、复合集流体等)、技术路径(叠片、卷绕等)、制造工艺(湿法、干法等)、电池结构(多极耳、全极耳;软包、圆柱、方形)多维并行的发展态势,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与最优技术路线。

  在此背景下,各国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我国在2020年就将固态动力电池研发及产业化列入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攻关工程。

  陈航强调,“全产业链的高效协同联动,已成为产业落地的关键,唯有打通技术验证通道,才能加速技术迭代与规模化制造。”

02

三维一体先进电池产业创新平台构建产业协同生态

  据陈航介绍,为破解产业发展痛点,逸飞激光打造了先进电池产业创新平台,以“协同+赋能”为核心,构建了“核心技术创新研发+工艺与工程验证+数据分析与测试平台”的三维一体体系。

  在产业链协同层面,逸飞激光联合科研机构、材料企业、电池厂商及整车企业,形成产业联盟,实现圆柱、软包、方形固态电池全技术路径覆盖,并持续推动材料、制造、测试等行业标准的制定。

  同时,逸飞激光搭建全流程工程验证和分析测试共享支撑平台,覆盖极片材料、电芯封装、电池模组装配等关键环节,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了高效验证载体。

  陈航表示,该创新平台基于逸飞激光工程技术研究院,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硬件建设:超过3000㎡的工程验证平台,具备万级洁净度与-50℃露点环境,配备50余台精密设备,可以满足各类固态电芯的工艺工程验证需求;综合分析测试平台下设三大细分模块,提供近200项检测科目,覆盖电池可靠性、制造工艺、激光光学特性等核心领域;同时投建独立的检测公司,获得第三方CNAS实验室认可,为产业链企业提供公开、独立、全球认可的检测服务和报告。

03

固态电池装配解决方案突破规模化生产瓶颈

  基于创新平台的技术积累,逸飞激光推出针对性的固态电池装配的智能装备解决方案,覆盖圆柱、软包、方形主流电池形态,可配合下游客户的工艺及产品差异化需求,支持装备、产线定制化开发,精准匹配不同应用场景的生产需求。据悉,目前逸飞激光已实现了固态电池电芯装配线、智慧物流装配与系统等产品的客户交付与应用。

  在电池中国看来,固态电池作为新能源产业升级的核心赛道之一,其关键工艺打通和规模化落地的关键命题,在头部装备企业的协同创新下,有望实现突破。逸飞激光搭建的先进电池创新平台,以产业链协同为纽带,旨在打通科研成果转化的路径,使产业链合作更加紧密高效。

  其针对性的装配解决方案,凭借精准工艺与智能管控,突破了不同形态固态电池的生产局限。同时,硬件验证与检测能力,还使制造环节的产品品质得到更好的保障。

  陈航表示,逸飞激光将持续深耕核心技术创新,通过全产业链协同与全流程解决方案,为固态电池产业化落地,提供工艺和装备的支撑。他诚挚邀请业界同仁携手逸飞激光,共探技术突破路径,推动固态电池规模化制造进程,助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稿件来源: 电池中国网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