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中国网11月16日 上海讯】11月16日,在第十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CBIS2025)开幕式上,厦门大学孙世刚教授作题为“氢能与燃料电池的挑战与研究”的主旨发言。

以下为现场速记:
氢能跟动力电池关系紧密,是交通领域重要的动力解决方案之一,很多电池公司已经布局氢能领域。我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给大家介绍:
首先,氢能首先是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和新质生产力。这是世界各个国家碳中和的时间表,我国的任务很重,因为我们达到碳达峰是2030年,碳中和是2060年,只有30年的时间,而且接下来只有5年多的时间,就需要实现碳达峰,所以这个任务非常重。
其实氢能源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用氢能对二氧化碳减排,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到电解水制绿氢。炼钢行业大量消耗氢,过去烧炭排放二氧化碳,而用氢则排水。同时,传统合成氨,也排放二氧化碳,而用绿氢没有二氧化碳产生。
我国氢能产业一直在布局和推动,比如从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加氢的基础设施建设,到今年氢能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在刚结束的二十大四中全会上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布局。
氢能产业链包括:制氢、高密度储运氢、用氢,用氢包括工业原料、动力燃料。氢能电化学技术,在每个环节都必不可少。
1.电解水制绿氢
氢气产生有各种途径,目前大部分还是化石能源制氢、工业复产氢、电解水制氢、生物制氢。氢有一个特点,根据氢能源的杂质含量不同,分为绿氢、灰氢、蓝氢、黑氢/棕氢。
还有天然氢。整个宇宙75%都是氢气,但是在地球上找不到纯的氢气,而在地底下。它通过氧化铁跟水的反应产生氢气,这叫白氢。全球都在找天然氢,但是我国目前还不是太多。
另外还有一种是橙氢。它需要人工处理。
这个图给出各种氢气产生的过程。目前,电解制氢的成本比较高,来源于电价。无论对于酸性还是碱性,电成本均是主要持续成本,且碱性下电成本占比更高!因此,需要降低槽压,催化剂去贵金属化。
怎么来做这件事情?第一,要有高效的催化剂,各种方式制出,让极化过程渐显小,就会降低槽压,从而降低成本,少消化电,制成更多的氢气。
第二个是小分子电氧化偶联制氢,这个过程也会降低槽压,降低成本。
第三个是电化学制氢新机制,金属可以自发的产氢气,也就是把铁或者锌,放到酸里产氢气。把这种过程跟电解制氢耦合的话,可以大幅度降低槽压,而且只产氢气。这时,有0.6伏的槽压就会到350毫安每平方厘米的电压电流。而且这种情况下不会产生负产物,正极负极都产生氢气,这是一个很高效的过程,又节省能源。
三种比较,牺牲阳极偶联电解制氢优势: 降低“电换氢”槽压,提升制氢效率和安全性。正负极同时产氢,不需要隔膜和氢氧分离装置,简化电解器结构。
2.电化学储氢:长时储能
电化学储氢,其实它的本质是长时储能。不同方式储能的储能时间长度不同,氢储能时间最长。
氢储能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狭义的氢储能,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电制氢以后,这个氢就地收氢或者储氢,在电网需要时,通过燃料电池发电调峰。
氢储能(广义)强调“电氢”单向转换,以气态、液态或固态等形式存储氢气(Power-to-Gas,P2G),或者转化为甲醇和氨气等化学衍生物(Power-to-X,P2X)进行更安全地储存。
这里讲一下电化学固态镁储氢,其在固态储氢的能源密度是最高的。电化学固态镁储氢,是基于一种氢负离子导体来储氢。这种方式只需要一个大气压,不需要几百个大气压。所以固态储氢是非常有前景的方式。
液态储氢,把可再生能源发电,通过电催化加氢还原,或者通过氮加上氢变成氨,都可以。
3.氢电转换:燃料电池
氢能是能源终极解决方案,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氢气存储后,可以做燃料,这个燃料可以提供到给氢燃料电池,或者是氢发动机,也可以用到大型重卡或者氢燃料航空发动机、火箭等场景,用途非常广。
谈到制氢、储氢、运氢都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展新能源汽车,旨在减少对石油的依赖。通过可再生发电后,一条路线是燃料电池,目前主要应用于运营车辆(公交、重卡);另外一条路线是动力锂电池,主要驱动新能源汽车。
锂电池领域,这些年除了在汽车方面,其实在飞机、船舶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燃料电池领域,2025年1月9日下午,中国首型1吨级别混动倾转翼eVTOL(电动垂直起降无人机)搭载液态氢能燃料电池的飞行验证顺利完成。一系列示范,说明氢燃料电池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氢燃料电池飞行器(eVols)在低空域经济中的优势凸显。我国目前发展低空经济,氢能无人机凭借续航长、寿命长、补能快等优势,正绽放无限潜力。
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为例来看,截至去年年底保有量3140万,今年还会更快发展。这个量是全世界最大数量,但是只占我国3.5亿辆机动车的8.9%。未来发展还有很大空间。
燃料电池目前虽然相对应用比较少,2024年突破25840辆,但是行业规划到2025年将达10万辆,今年可能还达不到,而且到2035年要达100万辆,目前增长还是慢。
为什么电动车发展这么快,燃料电池这么慢?这有它固有的瓶颈,还有技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催化剂和质子交换膜。目前用于催化剂主要是铂基金属,铂基金属资源少,分布很不均匀,90%在南非,我国占量很少,这是一个限制。
还有价格问题,燃料电池催化剂还被少数几家国际公司所垄断,我国燃料电池工艺发展,要研发新一代催化剂。
跟大家介绍下燃料电池催化剂前沿进展:
一是提高铂基催化剂的性能和利用率。这方面主要通过调控铂基催化剂的表面结构、电子结构,以及强化燃料电池传输过程等方法。
二是探索和开发非贵金属催化剂。包括非贵金属催化剂(铁、钴、镍、等),以及非金属催化剂(碳、氮、磷、等)。
总结:氢能源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是亟需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更是人类社会的终极能源解决方案。在氢能源的制、储、用各环节,电化学技术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当前,亟需针对电化学关键技术的核心科学问题,如电催化剂、反应原理等,开展原创性基础科学研究,并在电解水制绿氢电解槽、燃料电池发动机,CO?和N?还原电解器等工程技术方面,超越传统的设计理念,结合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最后,非常感谢我们团队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非常感谢大家,谢谢!
(以上为演讲速记,未经演讲者审阅。)

- 最新评论
-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