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共振!大圆柱电池迎来“高光时刻”
发布时间:2025-11-19 11:31:48
关键词:锂电池

  【电池中国网 11月18日 上海讯】大圆柱电池是众多车企和电池厂商非常看好的技术路线。大圆柱电池凭借创新的全极耳工艺提升性能,实现降本增效,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同时也快速外溢到户用储能、便携储能、电动两轮车、启动电源、eVTOL以及人形机器人等众多场景。

产业共振!大圆柱电池迎来“高光时刻”

  11月16-17日,第十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CBIS2025)在上海隆重召开。本届峰会以“全球供应链区域化新时代”为主题,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和电池中国网联合主办。

  在由云山动力重点支持的“云山动力专场·大圆柱电池技术及多元化应用论坛”上,来自韩国新万金的政府官员、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授,及先导智能、比克动力、通快(中国)、吉锐新能源、蓝京新能源、五星铝业、华友循环、海创新能源、中亿集团、松陵电器、硅宝科技、诚捷智能、亿纬锂能、昆仑新材、贝特瑞、北京石墨烯、华清高科、蔚来汽车等产业链企业代表,同台共话大圆柱电池未来发展,展现出我国在大圆柱电池技术领域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创新。

产业共振!大圆柱电池迎来“高光时刻”

图为《2025年中国大圆柱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发布仪式

  作为本场论坛的重头戏,《2025年中国大圆柱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该白皮书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策划主导、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执行主编,系统梳理了大圆柱电池的技术演进、市场格局与未来趋势。

  在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动力电池应用分会行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周波,以及亿纬锂能、云山动力、比克动力等部分联合发布企业代表的共同见证下,这份权威报告顺利发布,旨在为产业各方提供前瞻洞察与决策支持,助推大圆柱电池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与产业升级。

产业共振!大圆柱电池迎来“高光时刻”

  韩国新万金开发厅中华圈招商引资及交流合作负责人金银哲表示,新万金是韩国国家级的综合开发项目,总面积409平方公里,正着力打造以二次电池为特色的产业园区。该园区已吸引多国企业投资,并享受税收减免、政府补贴等多项优惠政策。其凭借完善的产业链、绿电供应及便捷物流等条件,致力于成为中韩在电池、新能源等领域合作的重要平台。

产业共振!大圆柱电池迎来“高光时刻”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工业软件研究中心主任黎波表示,没有理论和模型的支撑,很多新技术的研发都是无根之本。电池研发需要通过工艺参数的优化,控制其微观结构,然后才能决定产品材料的属性和性能。整个研发流程,通过工业软件可以得到很好的加速,通过对物理场规律的探究、材料与结构的数字化设计,到最后形成智能制造的闭环。

产业共振!大圆柱电池迎来“高光时刻”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叶正平表示,除了固态电池,大圆柱电池也是当前行业焦点之一。先导智能在大圆柱电池装备研发上持续领先,主要基于自身在高度定制化、高兼容性等方面,以及针对各类工艺分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强力支持。设备及技术创新方面,先导智能已推出创新激光焊接、穿透焊后检测、单电芯全制程信息追溯技术,以及前处理、多次注液等工艺,可以更好地支撑大圆柱电池的生产。

产业共振!大圆柱电池迎来“高光时刻”

  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电芯技术部部长滕晓波表示,比克正推动大圆柱电池在绿色出行、新型储能、低空经济、机器人、AI服务器等应用场景中实现定制化匹配,兼顾性能突破与成本优化,为大圆柱电池应用边界的持续拓展提供了关键路径。大圆柱电池的稳步发展与多元应用,正勾勒出下一个电动化时代的崭新图景。

产业共振!大圆柱电池迎来“高光时刻”

  通快(中国)有限公司动力电池行业经理邱俊斌表示,通快在激光领域持续创新,为锂电池制造提供高效解决方案。其高功率碟片激光器、光纤激光器等核心产品,结合实时熔深检测等技术,可显著提升焊接质量与工艺稳定性。在大圆柱电池制造中,连续高功率碟片激光器具有独特优势,其中绿光激光器能显著提高铜材料对激光的吸收率,在负极焊接环节表现突出。

产业共振!大圆柱电池迎来“高光时刻”

  赣州吉锐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斌指出,掌握退役电池中的锂、钴、镍等金属,能极大提升我国新能源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回收技术路线以湿法为主,而高效的精细化拆解工艺包括:发展火法+湿法联合冶金的技艺,以及围绕磷酸铁锂的全组分高价值回收和一步法制备磷酸铁锂材料等工艺。据其介绍,吉锐采用的是退役锂离子电池高值化回收模式,从而实现核心金属资源从电池中来、到电池中去。

产业共振!大圆柱电池迎来“高光时刻”

  蓝京新能源(嘉兴)有限公司产品开发经理刘冀鹏表示,圆柱电池正朝着大型化的趋势发展,大圆柱电池并非凭空出现,它是市场与技术双轮驱动的必然结果。目前行业内的技术路线,也呈现非常多元化、百花齐放的态势。基于领先的切叠工艺路线,蓝京布局了多系列大圆柱产品,可灵活调控功率和能量平衡,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

产业共振!大圆柱电池迎来“高光时刻”

  杭州五星铝业有限公司技术质量总监曾杰江在演讲时表示,作为锂电池的五大主材之一,铝箔直接影响到电池的安全性和其它指标,作为全球领先的铝箔生产商,目前鼎胜新材(五星铝业控股股东)在全球拥有7大生产基地、170 万吨年产能。当前,锂电池技术仍在快速迭代,在正极集流体方面,曾杰江认为,涂碳箔和超高达因清洗箔会是重点研发方向。其中,五星铝业已经在内蒙基地加码涂碳箔产能布局,产能增量在行业处于引领地位,“技术方面,公司围绕涂碳箔粘结力、电阻降低、表面润湿性优化和减少涂漏点等方向进行深度研发。”

产业共振!大圆柱电池迎来“高光时刻”

  浙江华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雄辉在演讲中表示,华友循环专注于废旧退役锂电池的绿色、安全和高效利用,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锂电循环一体化服务体系。目前,该公司依托“技术+模式”创新,构建了“国内+海外”双循环格局。国内依托浙江衢州、广西等终端冶炼基地,联动长春、成都等区域合作公司搭建回收网络;海外通过自建、合资、合作,构建了覆盖亚洲、北美、欧洲等符合本地化属性的全球化布局。通过全球化布局,旨在推进电池资源循环利用,并成为产业链相关链条的安全和放心合作伙伴。

产业共振!大圆柱电池迎来“高光时刻”

图为“大圆柱电池技术及多元化应用”圆桌对话现场

  “大圆柱电池技术及多元化应用”圆桌对话环节,由浙江海创锂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毛秦钟博士主持,深圳中亿集团董事长彭长江、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裁陆伟俊、云山动力(宁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定凯、深圳市诚捷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呙德红、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金朝昊共同参与,围绕大圆柱电池的技术优势、产业化挑战及多元化应用前景展开了深度交流。

产业共振!大圆柱电池迎来“高光时刻”

  安徽海创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海创锂科研究院院长张洪常表示,海螺创业依托海螺集团丰富的储能与动力应用场景,构建以锂电回收为特色的产业新生态。通过水泥窑协同处理,实现锂电池安全环保回收;利用垃圾发电提供绿电,支撑正负极材料生产,并规划建设零碳工厂;同时以水泥产业庞大的运输与储能需求,推动物流电动化与储能应用,实现传统产业与新能源的跨界融合与循环发展。

产业共振!大圆柱电池迎来“高光时刻”

  苏州吴江市松陵电器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坤生指出,固态与钠离子电池烘烤需从工艺本质出发,精准控制温度、真空度及密封性,解决材料界面退化、水分残留等核心难点。该公司凭借近40年的技术积累,通过多段降压、氮气循环等创新工艺,可实现烘烤均匀性与效率提升,并参与制定了国家锂电池真空烘烤标准,推动国产设备替代进口。

产业共振!大圆柱电池迎来“高光时刻”

  深圳中亿集团董事长彭长江表示,中亿集团通过构建全球物联网云平台与eSIM网络,服务约1.3亿智能终端及超100万台机器人,助力中国汽车电池智能网联与机器人产业协同出海。中亿推出“机器人超级大脑”,可实现多品牌机器人互联及场景化协同作业,并希望与电池企业合作,借助大圆柱电池等技术优化机器人能源方案,共同推动产业智能化、全球化发展。

产业共振!大圆柱电池迎来“高光时刻”

  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材料工程师叶林表示,硅基负极的理论容量可以达到4200mAh/g,是传统石墨负极的10倍以上,可以极大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但硅基负极最大的问题是完全嵌锂情况下,体积出现巨大膨胀同时衍生很多问题,导致内阻增加以及循环失效。硅基负极材料的发展,还需要整个行业上下游企业共同协同突破。

产业共振!大圆柱电池迎来“高光时刻”

  深圳市诚捷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呙德红在演讲中表示,电容器与锂电池在技术迭代路径和工艺上有非常高的相似性,锂电池产业可大量借鉴电容器行业技术经验,诚捷智能深耕卷绕设备领域22 年,研发生产了覆盖小圆柱、多极耳 / 全极耳、26/46/60 等型号的全系列高速制片卷绕机,累计出货超1100台,交付给国内外头部电池企业,产品出口到16个国家。目前,该公司高速卷绕机月产能达到150-200台,将凭借在卷绕领域的技术和交付优势,诚捷智能可以满足全极耳圆柱市场发展。

产业共振!大圆柱电池迎来“高光时刻”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乘用车电池产品线总裁何巍表示,亿纬锂能圆柱电池已实现从对标日韩到自主定义技术标准的跨越,目前日产能可达400万只,累计交付已超40亿颗电池,且实现“零漏液、零虚焊”。大圆柱电池的核心优势在于标准化制造、高安全性的结构刚性以及全极耳技术带来的高功率与快充性能,可适配乘用车、eVTOL、机器人等多元场景。通过“原位升级”化学体系,更能为车企大幅节省开发验证成本,凸显其全生命周期价值。

产业共振!大圆柱电池迎来“高光时刻”

  香河昆仑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吕亮表示,该公司针对高比能大圆柱电芯用电解液开发,提出了系列解决方案。为解决大圆柱电芯的浸润难题,通过采用低黏度羧酸酯并配合专用浸润剂来提升电解液渗透效率;在应对高活性锂盐FSI的腐蚀性与高温稳定性挑战时,开发出新型成膜添加剂(如863)作为高效“冻化剂”以长效保护集流体;针对高硅体系中FEC添加剂易分解的问题,通过专用稳定剂来抑制其高温劣化。此外,通过将正极成膜剂911与负极成膜剂ODFB等功能添加剂组合应用,能有效抑制高镍正极的金属溶出,协同提升电池的整体循环与安全性能。

产业共振!大圆柱电池迎来“高光时刻”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任建国表示,大圆柱电池的强刚性结构可为硅基负极提供更高的外部应力,有效抑制电极开裂、改善界面阻抗、提升电化学性能。大圆柱电池散热面积小,温度易集中在内部,有利于硅材料各向同性膨胀,减少开裂,提升稳定性。通过对硅材料多元化的设计以及对其搭配石墨的精细化设计,让硅负极能够更加贴合大圆柱电池的需要,加速硅负极在锂离子电池中的渗透率。

产业共振!大圆柱电池迎来“高光时刻”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裁陆伟俊表示,在持续提升锂电设备能效的市场需求下,该公司研发的蒙烯玻纤红外加热模组,为行业带来破局之道。据介绍,搭载石墨烯(蒙烯玻纤)红外加热模组的设备,能够实现节能40%,或提速30%,可以有效解决极片干燥成本高、加热系统效能受限等核心技术问题,从而推动传统装备制造产业实现颠覆性革新,助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共振!大圆柱电池迎来“高光时刻”

  合肥华清高科表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耿立波表示,电动汽车冷却液是关乎电池“本征安全”的关键要素。传统高电导率冷却液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极易导致电池短路拉弧,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根据国家强制性标准GB 29743,电动汽车需使用低电导率(<100 μS/cm)冷却液。然而,低电导率对金属材料的防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冷却液中广泛使用的铝、镁合金。华清高科通过非离子型缓蚀技术,在实现低电导率的同时,可显著提升产品的防腐性能,并有效抑制镁合金析氢问题,为电池系统的长效安全运行提供支持。

产业共振!大圆柱电池迎来“高光时刻”

  蔚来汽车电池系统副总裁曾士哲表示,蔚来汽车从用户使用场景出发,打造经得起极限工况挑战的电池包结构。据介绍,在电池本征研发环节,蔚来布局正负极、电解液等材料创新;在PACK设计环节,持续进行电池结构、热失控抑制、BMS精细化控制等优化;在运营创新环节,则着力电池温度、使用频度、自适应强度等创新,从而实现其长寿命电池技术与运营目标:15年整车里程无忧,动力电池寿命终止健康度≥85%。

产业共振!大圆柱电池迎来“高光时刻”

  本场论坛由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电池研发部部长/博士李进主持。他指出,大圆柱电池已成为新一代高性能锂电池的重要技术路线,其发展离不开电解液等关键材料在配方与浸润工艺上的协同创新,而这些创新可以满足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优异快充性能的极致要求。

  李进博士最后表示,本场论坛汇聚了产业链各环节的顶尖智慧,深入探讨了大圆柱电池从材料、装备到系统集成的技术创新与多元化应用,为推动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稿件来源: 电池中国网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