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星Note7全球召回看“中国除外”现象
发布时间:2016-10-28 10:00:38
关键词:三星Note7手机召回电池自燃

1.jpg

  “小米说:我出5。苹果说:我出7。华为说:我出9。三星说:我出炸。小米:要不起。苹果:要不起。华为:要不起。”这是三星Note7手机在深陷“爆炸门”后,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段子。10月11日,三星宣布全球停售Note7手机,并对已销售手机进行召回。

  手机电池与动力电池虽都带“锂”字,但关联性不大,笔者没有太多发言权。关键是三星在召回Note7时,对中国市场所表现出来的歧视性政策。三星在其新闻发布会中称,“本次Note7的召回包括美国、韩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市场被排除在外”。

  对此三星给出的理由是,“9月1日起在中国市场正式发售的国行版本,由于采用了不同的电池供应商,因而不在此次更换范畴,中国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三星电子这种歧视性的召回政策,立即引起中国消费者不满。随后中国消费者晒出来自己的Note7爆炸照。

  9月14日,三星被中国质检总局约谈,随后宣布在中国召回1858台Note7手机。

  此外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并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宣布召回在中国大陆销售的全部Note7系列手机,共计190984台,含2016年9月14日公告首次召回的1858台产品。

  然而就在大家以为此事已尘埃落定,10月13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在宣布召回和停止销售之后,三星Note7手机在北京市场仍然有售。同时三星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召回行动已经进行了一个月之久,而在中国市场的召回细则却迟迟没有出台,三星再次对中国消费者撒了谎。

  “中国除外”不是个例

  更为可气的是,即使是在三星承诺对中国市场的Note7手机全面召回之后,在召回时间及补偿方面依然将中国采取区别化对待。按照三星初步制定的Note7召回项目方案,所有的Note 7手机都可以采取退款或者换购其他三星智能手机。

  在美国市场,用户如果选择换取三星品牌其他型号的智能手机,将获得最高100美元的优惠劵。如果用户全额退款,或换购其他品牌的智能手机,那么总计可以获得25美元的优惠券。而在中国,更换三星其机型仅赠送购物券300元;如果全额退款则无任何优惠。

  都说“店大欺客”,早在2014年三星就拿下了中国手机市场销量冠军的宝座。作为三星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市场,三星在中国拥有数量庞大的消费群体,初期在中国仅召回1858台手机,不少网民认为三星诚意不够。“三番五次推卸责任,三星没有一点大企业的担当”。

  三星曾于9月19日发布一条声明称,“通过三星电子研究所、品质检测部门对中国市场产生爆炸的Note7产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显示该产品爆炸是因外部加热导致,而不是产品本身的问题。”这种欲盖弥彰的行为,令人反感。然而,“中国除外”却并非三星的专属。

  2016年6月29日,宜家(IKEA)宣布召回3560万个“夺命抽屉柜”。因为这些抽屉柜已经至少让6名孩子失去生命,给36名孩子造成了伤害,宜家因此接到的事故报告也达到了82份。但此次“夺命抽屉柜”的召回范围仅限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中国市场除外。

  宜家中国表示,因为这个产品是符合中国的国家规定的,这个产品如果是固定在墙上是安全的,虽然提供安装服务要收费。但在北美,他们有一个特殊标准,就是要求(柜体)不固定在墙上时也必须不能倾倒,只是基于这样的标准才(在美国和加拿大)对其实行召回。

  同样,旗下拥有德芙、士力架、m&m's、箭牌等众多制品糖果品牌的美国玛氏公司2016年2月宣布,由于在德国出售的士力架巧克力产品中发现“塑料片”,可能会导致食用者窒息,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召回相关产品。玛氏中国公司发布声明表示,召回不涉及中国市场。

  此外,1886年成立于美国的世界医药巨头强生,迄今已有127年历史,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位居第138位。然而自2005年以来,强生至少13家子公司,至少有27种药品医疗器械、护肤品等因质量瑕疵或因安全隐患发生51次产品召回事件,其中48次将中国排除。

  然而类似的例子在中国不胜枚举,上述在召回问题产品时,将“中国除外”的国际知名品牌,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并未受什么影响,且消费者对这些问题品牌依然趋之若鹜。难道在这些所谓的知名品牌眼里,中国市场消费意识淡薄,中国人普遍的“人傻、钱多”吗?

  “中国除外”缘何不绝?

  安全问题,本无国界之分,无论哪国产品都该本着安全至上为原则服务好消费者。然而此次三星“爆炸门”中,面对处理问题产品时,三星带有地区差异性的系列举措,的确让中国消费者寒心。三星、宜家、玛氏、强生等,为什么问题产品召回却总是把中国排除在外?

  首先中国相关质量体系、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不严,标准不高。相对来说中国标准低于欧美日标准,这就导致部分国外不合格的产品来到中国就变成合格的产品,在其华丽的品牌外衣下依然会受到追捧。当产品出现问题需要召回时,合格的标签往往能够避开中国市场。

  仔细想想,做出口的中国企业确实有点可悲。明明在国内属于合格的东西,在出口到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的时候,不光要努力提升品质,还要重视安全性,更得应付欧美国家出台的各种标准及认证。这也难怪,国内企业苦心做出来的好产品卖不出国门,国外死人身上扒下来的衣服却整船整船的往国内拉。

  其次市场监管不严,处罚力度不够。出了事情,往往只是罚钱了事,不会对肇事者的经营造成太大的影响。譬如此前新能源车领域闹得沸沸扬扬的“骗补”事件,对始作俑者也只是追回补贴,简单罚款了事,符合标准的车还能继续卖,补贴照拿,力度可谓点到为止。

  在此,笔者不禁联想到这样一则新闻。说的是一位美国的老太太,在某饭店用餐时因为食物太烫导致嘴唇起泡,老太太将该餐厅告上法庭,并索赔100万美金。最后结果是法庭判处该餐厅限期整改,并赔偿老太太100万美金。如果国内处罚力度能够达到这个地步呢?

  再次国内同领域缺少强势的中国品牌,在中国市场没有对手,容易形成卖方市场,“店大欺客”的事件屡屡发生。同样以新能源车领域举例,国内诸多新能源车企用的是韩国三星及LG的电池,自三星及LG被剔除目录之后,很多车型已停止生产,部分车企损失惨重。

  其实国内并不缺年产值上亿,甚至上十亿的电池企业,包括比亚迪、CATL等。国内车企为何会舍近求远选择韩系电池、日系电池。大家认为,在品质和性能上,国内电池和日韩系电池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次三星“爆炸门”事件,可以看出安全性完全是人为可控的。

  最后消费者自我消费保护意识不够,所谓的抵制都是暂时性的,媒体间也没有形成良好的监督和舆论氛围。譬如此前苹果7手机在首发时,并没有将中国纳入首发地区。不少人在朋友圈发文呼吁要抵制苹果7,然而效果却微乎其微,不少消费者彻夜排队买苹果7,其中亮黑色款苹果7在国内甚至被黄牛炒到了20000元以上,依然有人买单。

  不管怎样,自三星启动召回以来,其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好感度一落千丈。6位彭博社分析师降低了Note7今年的出货量预期,降幅平均达38%至800万部。他们正在衡量此次事件对三星其他产品的影响,其中包括三星在华销售的洗衣机和旗舰机型手机Galaxy S7。

  有业内人士推测,Note7爆炸门最直接的受益方应该是苹果,毕竟三星Note系列与苹果iPhone产品都是主打高端市场,受众群体重合度高,用户直接投奔苹果可能性很大。而这一预测,又将国内华为、OPPO、金立、小米等国产手机品牌“排除在外”,简直不能忍。

  记得网络红人张全蛋有句名言,“苹果的手机还用质检条毛啊!即使不检测你们还不是拿肾去换。”当初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还觉得非常搞笑。如今看了三星在召回问题上对待中国的态度,却再也笑不出来。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国内电池为韩系马首是瞻,现如今呢?

  回到国内新能源汽车,安全是第一要务。专家呼吁,如果做不到安全,宁愿把发展的脚步放缓一点。除了迎合补贴,也在品质和安全性上多下功夫。面对差异化的出口标准,如果连国内消费者需求都满足不了,那我们的新能源车根本别想走出国门,更何来国际竞争力。


稿件来源: OFweek锂电网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