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GW目标和新电改提振行业信心
17.8GW光伏装机目标大超预期。3月16日,国家能源局正式下发《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2015年全国规划新增光伏电站17.8GW,这一数据不仅比去年实际完成的10.6GW装机量大幅提升,也比年初征求意见稿中的15G瓦有所超越。2015年光伏终端市场有望呈现异常火爆的局面。
而在此前的3月9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下发《关于转发光伏扶贫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大纲的函》,鼓励推行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模式、基于荒山荒坡的各种规模光伏电站模式、基于农业设施的光伏发电模式三大类光伏项目。在建设进度及要求方面,三种方案均原则上要求在2015年底前完成全部试点项目建设,并提出具体的试点项目建设、验收和运行方案。
在2014年我国14GW的光伏装机目标并未如期完成的情况下,国家能源局今年不但没有减少指标反而大幅增加的态度,充分说明了国家大力推广光伏的决心,为行业发展吹响了“集结号”,让业内人士倍感振奋。尽管业界对于今年17.8GW的目标能否实现仍然存疑,但对于未来整体市场的发展,专家们普遍表示看好,并希望后期国家能在政策和资本方面给予更多支持。而随着光伏扶贫项目的深入推进,与分布式光伏相配套的户用储能市场也值得关注。
新电改利好分布式能源和储能技术。3月21日晚,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对于“分布式能源”和“先进储能技术”的态度非常积极。《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储能技术与微电网、智能电网融合,希望实现光伏发电、储能、新能源汽车等融合运作,实现储能技术与微电网一体化融合。
随着新电改方案的实施,电网将面临售电放开、特高压、新能源并网、新能源汽车等全新挑战,需要储能技术、信息技术作支撑。而分布式发电及微网建设提速,也成为国内储能产业受益“新电改”的一大核心逻辑。
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新电改”的首个配套文件——《关于改善电力运行调节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统筹年度电力电量平衡,积极促进清洁能源消纳”。
分析人士认为,新电改将解决分布式能源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体制性障碍,进而催生多种商业模式,解决分布式能源目前遇到的发展瓶颈,最后达到促进分布式能源发展的结果。但是,剔除体制性障碍并非易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光伏大佬上演“抢装”大戏 储能企业加速市场布局
光伏暖春,企业仍需警惕狂飙猛进。截至3月20日,“全球十大光伏企业”中的6家中国厂商,已有天合光能、阿特斯太阳能、晶科能源、晶澳太阳能、昱辉阳光5家公布了2014年业绩报告,且集体业绩向好。在政策红利驱动下,预计2015年国内光伏企业将上演光伏“抢装”大戏。
与此同时,另一些企业则出现较大波动:恒大宣布放弃光伏业务,英利2014财报显示全年净亏损近13亿人民币,海润光伏连续亏损两年面临退市风险,乐山电力控股子公司乐电天威公司因资不抵债宣告破产……
业内专家表示,光伏业的寒冬虽已远去,但以政策为诱因引发的国内光伏企业扩张,仍需引起从业者警惕。而企业也需要在发展模式上适时做出转变,避免因过度依赖政策利好而留下发展隐患。
市场扩大,国内外储能巨头加速布局。随着风光新增装机的储能配套率、存量装机的储能配套率逐年提升, 全球储能新增装机有望出现爆发式增长。再加上今年初的诸多利好政策出台,储能行业也将迎来大幅发展,吸引了国内外的相关企业从不同层面上加快布局。
国际市场方面,德国等可再生能源强国在前几年的急速扩张之后,目前已开始对电网不稳定性产生担忧,因而也不断加大储能方面的投入。3月,日本京瓷与一家德国光伏分销商展开合作,将在德国市场推出新型住宅储能解决方案。而在韩国,三星SDI本月携手ABB集团开拓全球微电网市场,双方将利用锂电池储能技术推进微电网解决方案规模化发展。
国内方面,南都电源本月发布2014年年报。年报显示,2014年南都电源储能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5,969.52万元,同比增长14.69%。目前,南都电源已开发出适用于户用储能系统的铅碳电池及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正积极推进其在光伏领域的应用。
日前,北变微电网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微电网关键装备及系统集成示范应用” 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围绕微电网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对基于新能源发电与储能系统的智能微电网关键装备和技术展开研究,重点开展面向智能微电网的网关接口柜、稳定控制柜关键技术的研发。
中天科技目前在分布式光伏方面,已储备了屋顶、仓储、沿海滩涂等开发资源,未来发展或以光伏运营为主,兼具太阳能背板、电池产品的开发。
业界专家表示,政策利好和技术不断突破,让整个储能行业迎来了爆发期。但是,目前储能成本还有待降低,政府应该引导学术界力量和市场中的资金来推动储能技术研究,尽早实现储能技术的产业化。
(电池中国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