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本次交流会以“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为主题,重点关注了电池应用领域。全球50多位电池业界顶级专家亮相交流会并发表了主题演讲,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名行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与会。图为来自厦门大学的郑明森先生在CIBF2014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郑明森:
大家好,我代替DongQuanfeng教授演讲。石墨烯材料具有很好的导入性能,现在合成方法分为两大类,其中以化学氢化剥离为代表。如果使用物理方法,产量非常低,无法进入工业化;使用化学方法产量会大大提高,但是主要问题是很难获得薄层的石墨烯材料,同时存在很多化学缺陷。
石墨烯以及工业化的石墨烯材料目前已经应用于很多方面。现在主要有三个类型,第一种是直接做成活性材料,第二种主要构建电子导电网络,第三为还原活性材料的状态。由于它有非常大的面积和非常强的导电率,能在很快的速度下保持很好的过程。同时,由于石墨烯材料比较柔软,能够大幅提升电极的密度。作为电子导电网络,主要利用的是石墨烯的高电导率,同时也由于石墨烯具有能够控制表面生长物质的特性。比如在石墨烯表面我们通过不同的方法来生成二氧化碳,可以得到不同结构的二氧化碳。
我们同时也做了石墨烯与二氧化碳材料的一些复合实验。因为二氧化碳可以用做快速锂电池的复合材料,也可以做负极。复合之后我们可以得到5~10个纳米左右的二氧化碳,它在复合后具有非常高的倍率性能,大概在100C充放电的时候,它还能够释放出120毫安时每克的容量。如果我们把电流提高到450C,它还有几个毫安的容量。我们的配方并没有增加更多的导电剂,这样的配方说明导电容量增长了10%。而且它并没有显著的电阻极化。我们也做了石墨烯与二氧化烯的复合实验,它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充放电寿命很差。
除了直接使用石墨烯,我们也尝试掺杂氮,通过氮的掺杂可以改变它的表面结构和状态。在氮的掺杂方面分别做了比例型的氮与石墨烯的氮两种类型的实验。通过这种氮掺杂实验我们发现,石墨烯的结构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我们通过分析,发现它的统计结构以及表面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是对于这种材料,我们发现如果跟硫复合,它的变化过程会有很大的提高,这时还能够释放出550毫安每克的容量。通过进一步实验我们发现氮掺杂之后的石墨烯通过更强的碱可以加速硫的变化过程,它的倍率性也会得到很好的改善。
以上是我带来的分享,谢谢大家。
(本站原创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