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本次交流会以“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为主题,重点关注了电池应用领域。全球50多位电池业界顶级专家亮相交流会并发表了主题演讲,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名行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与会。图为来自加拿大Umicore Rechargeable Battery Material公司的Wendy Zhou女士在CIBF2014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Wendy Zhou:
谢谢CIBF主办方的邀请。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市场信息,同时向大家汇报一下在移动产品和通讯设备材料方面的进展。
首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公司。 Umicore主要做电池材料,也有关于催化剂和性能材料的业务,便携设备等电池材料的开发,还有PE技术,我们在欧洲有一些生产设施。过去几年我们在汽车行业的地位不断上升,预计在明年会有超过20个电池平台应用在汽车上。到目前为止,我们已有15年的历史,生产量已超过600吨,产品系列包括LCO、NMC、NCA、LFP。我们有三个研发中心、三个应用实验室,不到三年时间已经有50%的产品投入市场,增长迅速,我们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去满足市场需求。另外,我们在韩国、中国也在不断增加投资,希望能够把亚洲的总部从日本移到韩国,研发中心也放在韩国。
锂电池方面,我们的重点将由PE转向EV,也就是从移动设备转向电动汽车。现在有很多新型领域,比如可携带的设备、智能手表、医疗器械,还有能源储存系统等。比如电频控制,对于PE来讲就是移动电源设备,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比能比较高的电池,因为移动电源设备必须具备非常高的灵活性,是比较高端的要求。对于汽车行业来讲,电池领域的需求非常大,而且变化非常快,竞争也很激烈。2002年我们研发出了非常稳定的材料, 2007年又提出了高电压的LCO,它的安全性、稳定性都非常好。2012年我们发出了第三代高电压的LCO,它的密度大幅度上升。现在我们依然在不断升级新技术,希望在2015年将它量化生产。我们在室温和45度的情况下对这种电池进行测试,得到的表现都很好。提升临界电压,在20Ah的电池中做测试时,我们可以看到两种材料的关系比,在临界电压下它的密度在增长。在循环性方面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尤其在高温情况下会受到一些影响。
我们曾在4.2的电压下做的测试,如果把电压增加到4.35它的比例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需要提升技术来进行改善。在室温条件下, 4.35电压的临界电压约为4.2。电池达到45度,电池经过570次循环后,会看到差异性。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经过更多次循环后,电池还可以保持80%以上电能。
如果能降低正极材料的成本,整个电池的成本也会降低。比如正极材料的密度达到200瓦特,通过优化NMC,需要用的电池变少,成本大概只有500美元。再来看一下价格成本,电池成本是30美元/kg,正极材料是20美元/kg,所以正极材料的成本占了整个电池成本的大部分。
谢谢大家。
(本站原创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