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动力锂电需求暴涨 行业亟待规范

发布时间: 2014-07-23 14:23:21    来源: 北极星电力网新闻中心
字体:

[摘要]在政策和市场的刺激下,动力型锂离子电池需求将飞速增长,而单体电池容量逐步提高将推动消费型锂离子电池市场稳步增长,预计全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将达到55亿只,但行业竞争存在进一步加剧的风险。


  市场稳步增长 竞争力逐步加强

  下半年,动力锂电需求旺盛,电池容量将逐渐增大,配套能力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逐步加强。

  电动汽车延续火热,动力锂电需求旺盛。2013年11月和2014年1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先后批复了两批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名单,示范车辆总量超过33万辆(到2015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试点城市的带动下,2014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量有望超过5万辆,同比增长高达150%,带动锂离子动力电池需求暴增至1290MW,同比增长近200%。

  电池容量逐渐增大,消费锂电市场稳步增长。2014年上半年,我国移动智能终端厂商发布了上百款新产品,所用到的锂离子电池容量均在逐步增大。以智能手机为例,2014年上半年新机型的电池容量基本上都在3000mAh左右,而去年同期还都在2600mAh上下。综合来看,我国消费型锂离子电池市场将保持稳步增长,2014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有望超过54亿只。

  配套能力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逐步加强。从上半年的情况看,随着我国加大在关键材料和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国产材料以及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加快,在生产成本降低的同时不断提升锂离子电池国产化配套能力,提升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预计2014年我国正极材料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六氟磷酸锂的自给率有望达到40%,隔膜自给率达到30%。

  出台行业规范条件 坚持扶优扶强

  加快出台行业规范条件、坚持扶优扶强、重视安全问题等成为发展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应对策略。

  加快出台行业规范条件,进一步保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全面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组织有关部门及行业机构共同研究制定《锂离子电池行业准入条件》,重点从技术水平、生产规模、资源利用、安全要求等方面建立行业准入门槛,加大规范产业发展力度,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和资源整合,防止产能盲目扩张和地区性盲目投资。

  坚持扶优扶强,引导产业集约化发展。坚持扶优扶强策略,结合行业准入制度建设,引导财政、产业、金融、土地等资源向重点企业倾斜,加快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鼓励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等方式扩大优质的生产经营规模,引导企业向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产业园区集聚,加强各配套环节和电池生产企业协作,实现集约化发展。

  重视安全问题,建立健全长效安全机制。提高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认识水平,关注锂离子电池在传统领域及新兴领域应用的安全问题,通过锂离子行业准入条件和锂离子电池安全标准的贯彻实施,加强生产规范管理和技术研发创新,从源头减少产品危险因素。配合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及检测力度,建立健全长效安全监管机制。加快研究建立锂离子电池产品规范回收及再利用制度。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