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的胜利
相比之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更是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拓展的主路线。
据比亚迪最新发布的2014年半年报披露,上半年比亚迪汽车销量同比下降约27个百分点至约18万辆。而新能源汽车销量迅猛增长6倍。面向私家车市场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秦”,上半年销量达到5357辆。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37%,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市场份额超过60%。
“秦”已经开始为比亚迪带来论数十亿计的营业收入。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实现营业额约267亿元,同比增长2.59个百分点,其中汽车业务的收入约126亿元,同比减少7.45个百分点。而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收入约27.5亿元,同比增长逾十二倍,占集团总收入超过一成。这显然已经让比亚迪看到新能源汽车元年的曙光。
“秦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截至目前,未交付订单大概有8000辆。由于电池产能紧张,秦每月产能约为800辆。”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介绍,目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积累了大量订单,但产量受电池产能限制,未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预计随着下半年新的电池产能的投放,新能源汽车销量及份额还将持续提升。
比亚迪目前在惠州有一个1.6GWh/年产量的电池工厂,产能已经居全国第一。此外,正在深圳新建6GWh/年产量的电池工厂,该工厂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动力电池工厂之一。新工厂一期工程于2014年9月份逐步投产,年内至少新增产能1.5GWh。比亚迪还研发出高能量密度新型电池——磷酸铁锰锂电池。新电池突破了传统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将其密度提升近67%,意味着新电池将提升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比亚迪计划新电池将在明年投产,并搭载到旗下车型。
比亚迪预计,新能源汽车有望在未来数年迎来爆发式增长。今年下半年,比亚迪将推出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的SUV车型“唐”,以此继续拓展新能源汽车家用市场。有比亚迪内部人士还透露,“2014年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售额会突破100亿。”
资深汽车市场分析师绕达认为,未来最畅销的新能源汽车将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因为它解决了一般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短、动力性差、冬季开车要挨冻、没普及充电设施,市场扩大较难的四个问题。在从燃油汽车向电动汽车过渡时期,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最佳的过渡车型,而电动乘用车能取代插电式混合动力最少还要20多年。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出,插电式混合动力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在目前缺乏充电站的情况下,它只是被当作燃油车使用,没有发挥新能源汽车的环保效应。这也是目前政策补贴存在的一个盲点。
冲击“临界点”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201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生产20692辆,销售20477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3倍和2.2倍,产销量已超过上年全年数量。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85辆和11777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507辆和8700辆。
从近期的一些推广政策措施来看,由政府引导,市场竞争拉动,以公用带动私用,仍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破局的一条主线思路。
此次国务院的指导意见就明确提出,扩大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此外,党政机关和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也将推进使用新能源汽车。2014-2016年,中央国家机关以及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车辆总量的比例不低于30%,以后逐年扩大应用规模。
这种“以公带私”的基本思路也被各地方采用。中汽协秘书长董扬预测,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5万辆。公务车采购将贡献60%以上的销量。
在业内专家看来,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处在一个艰难的导入期,2015年达到50万辆的产销量将是市场的“临界点”。“达成2015年50万辆目标不容易。”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坦言,如果这个目标能够达到,就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走出了艰难的导入期,有可能进入快速发展期。“那么,2020年的500万辆目标就不是问题了。”
与此同时,低速电动车存在的更大需求正在重新引发关注。低速电动车2013年的销量达到约15万辆,规模在正常新能源汽车销量的10倍以上。但低速电动汽车也具有不安全、污染、技术起点低等方面的问题。
“有关部门乃至汽车企业忽视了具有更加强劲需求的低速电动车。”汽车分析师张志勇认为,低速电动车是电动单车的替代品,因此市场需求极其庞大。但有市场需求的低速电动车却被政策强行阻拦而无法普及。如果对低速电动车的安全和环保性能进行规范,放开市场发展,将可望成为另一个意义上的私家车普及。
政策面
电动车第二波利好新政或来袭
按照此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工信部公告,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这是对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的落实措施。
公告称,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由工信部、国家税务总局通过发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实施管理,并开始目录申报。三部门要求,列入《目录》的新能源汽车必须是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
新能源汽车减免购置税之后,将进一步降低购买成本。目前新能源汽轿车售价大都在20万元以上,减少约10%的购置税,将可降低2万元左右的购买成本。而新能源的电动大巴有些达到近200万元,购置税的优惠力度也很大。
而在破除地方保护、推行公务车新能源化改革以及落实电价补贴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之外,新能源汽车可望近期迎来第二波政策利好。
有业内消息人士透露,中央政府正考虑提供最多1000亿元的政府基金,以建设更多的充电设备,刺激国内市场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如果这一措施落实,将推动充电设施的加快铺建,破解“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此前就有消息称,中央财政近期将出台补偿充电设施的新政策,未来或以加油站的税费收入转移补贴充电桩产业。
汽车分析师崔东树认为,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中,基础设施先行至关重要。相比购置税优惠等,现在消费者更需要的就是完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改善基础的准入环境。“政策利好应该循序渐进。”
此外,工信部计划在部委地下车库建充电桩,鼓励公务员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这是自从7月份国家出台政策,规定中央国家机关及新能源车示范运营城市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在2016年前采购的新能源车数量不得低于30%后,工信部率先作出的积极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