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多部委共推新能源车产业市场化 启动“十三五”规划

发布时间: 2014-09-09 14:37:37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字体:

[摘要]“十三五”电动汽车科技规划将紧跟电动汽车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经济发展,把握关键重点,在下一代电机电控系统、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技术和安全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攻关。


  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年勇建议从三方面对监管模式进行完善。首先是推动创新,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解决我们面临的能源交通安全问题,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其次是通过立法,改变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使管理逐渐走向法治化,使法律能够覆盖汽车产业的全生命周期。第三是推动监管改革,改变过去重前置审批的监管模式,进一步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使管理水平管理能力能够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汽车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意味着今后包括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内的自主品牌汽车产业的发展将更加重视市场的力量。通过市场间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带动整个产业尽快从此前的“政策轨”切换到“市场轨”。
  市场化关键在服务
  万钢对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主要建议也同样落脚于市场化。他指出,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首先要坚持市场导向,激发企业的活力,引导企业自主加大研发投入,使企业成为研发的主体,使企业成为加强产学研合作的主体,使加强产学研合作成为增效的内升动力,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商业化。同时还要引导创业投资和社会资本,加大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支持,探索建立新型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为不同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投融资服务。
  此外,要优化市场环境,清除体制障碍。在安全、环保的前提下,降低新能源汽车市场准入的门槛,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的投入。要完善标准、健全法规、严格监管、着重破除地方保护的壁垒,建立统一有序的市场环境,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公平竞争,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
  业内分析认为,在监管模式变革的背景下,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加速制定及出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化的速度有望加快,真正依靠市场的力量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时刻有望提前到来。
  “传统的汽车产业面对的是年销量超过2000万辆的巨大市场,因此车企在传统领域里的竞争只要苦练内功就能达成,而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仅极为微小,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本身也存在认知不足等系列问题,所以在新能源领域,除苦练内功之外,还必须内外兼修,做好用户服务。而后者可能是取胜的重要条件。”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刚介绍说,“对车企来说,基于技术层面上的优势都有可能被复制和超越,但基于服务的创新则不容易被模仿,也有利于企业差异化特色的打造。”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