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苹果iPhone 6在中国演绎出的黑色幽默

发布时间: 2014-10-09 11:52:12    来源: 新京报
字体:

[摘要]在人们眼中,苹果没有了革命性的创造和无边界的“现实扭曲力场”,产品和服务的黏性正在降低。无论人们如何看待现在的苹果,我们仍然认为,苹果远没有像很多人评价的那样“无可救药”和“缺乏创新”,只是在库克的掌控下,迈出去的脚步的跨度变小了而已。

  这篇报道讲述了iPhone这款苹果手机所引出的特有的中国式故事:依靠中国廉价的劳动力组装完毕后,iPhone 6从国内生产线发往美国,或辗转至苹果在全球的专卖店。由于未获第一时间发售,“嗅到商机”的中国人,便开始在世界各地行动起来,一时间,黄牛横行。这些都源自于“果粉”对iPhone 6的期待和热情。也正是这种热情,给主管入网许可证审批的工信部带去了压力,这催生了iPhone 6在大陆的提前上市。
  在中国生产——运往美国——黄牛排队回收——高价卖回国内,自9月10日上市后,一部iPhone 6,沿着该链条往返于中美。
  至少三个群体的中国人,附着于这个链条。他们是,那些在富士康日夜加班赶制iPhone的工人;那群在国内苹果店日夜排队的“黄牛党”,以及那些日夜期盼拿到iPhone的“果粉”。
  宏观层面上说,一部由几十万内地产业工人制造的手机,却暂时无法在内地销售;内地“果粉”只能另辟蹊径,从海外拿到这部产于自家门口的iPhone 6。
  从微观上看,这个链条上很多细节,让人瞠目:国人在海外抢购iPhone 6时,爆发了争执和冲突;水客为把iPhone 6带入内地,不惜穿3条内裤,藏8部手机。
  为了一部手机,每个群体似乎都很累。主管稽查走私的海关,亦在微博上说,“快顶不住了”。
  一部手机,演绎出了独特的中国式“黑色幽默”,也造就了一次有中国特色的“商机”。
  处在产业链最末端
  依靠中国廉价的劳动力组装完毕后,iPhone 6从昆山、郑州等地,通过飞机发往美国,或者辗转至苹果在全球的专卖店。
  对很多“果粉”来说,今年的9月10日是个“大日子”。这一天,苹果公司在其新品发布会上,推出了新款的iPhone 6等新产品。
  通过科技网站的实时直播,熬夜守候的中国“果粉”们,第一时间知晓了iPhone 6的信息——4.7英寸和5.5英寸的显示屏、更新的处理器等。
  “太帅气了”、“太赞了”……一大波溢美之词在凌晨的微博泛滥开来。另外一部分有些失望的人,也纷纷对新产品吐槽。
  甚至,连中国官网上那一句“比更大还更大”的神翻译,都备受调侃。关于“bigger than bigger”有几种翻译方法,一时成了不少“果粉”和翻译达人共同探讨的课题。
  全民参与的盛景,仿佛这就是一场科技界的“春晚”。自iPhone于2007年问世以来,“春晚”在每年的9月都会如约而至。
  7年间,被誉为“上帝手机”的iPhone在全球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粉丝”。而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上,iPhone的用户数量已数以千万计。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