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重组和投资成为热点
赛迪顾问投资事业部总经理吴辉认为,我国锂电池产业经历了持续的投资热潮,2014年开始进入资产充足、行业洗牌阶段,即将到来的2015年这种企业间的重组、并购将更加频繁。
吴辉认为,2014年动力锂电投资延续了2013年下半年以来的高涨势头,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加快转型步伐。天津力神开始在武汉、苏州、青岛、绵阳等地投巨资建动力锂电池项目。而其他领域企业也开始涉足动力锂电,瑞恒集团宣布携手神州巨电、华夏基业投资100亿元建设动力锂电池基地。此外,跨国企业加大布局力度,三星SDI在西安投资6亿美元建设中国最大的动力电池基地;LG化学也投资6亿美元在中国南京建立生产基地,用来生产动力锂电池。
“这些投资,产能要到2017年才能够完全释放。并且在2015到2017年间,还会有不少于百亿资金投入到动力电池行业。比亚迪和中科招商已成立了新能源汽车基金,表示要投入到电动汽车领域,包括了动力电池的生产。还有就是松下等企业,也不会看到中国的市场落入他人之手,也会在动力电池上有所大的动作。”吴辉说。
有数据表明,从2012年开始到2014年上半年,动力锂电池产业投资规模已经超过500亿元,预计2014年将达到2000MWh。到2017年投资规模将达到800亿元,投资热度可见一斑。
从特斯拉的拉动效应来看,这家公司要在美国投资50亿美元建设超级动力锂电池工厂,让整个行业都“血脉喷张”,都感觉到一个偌大的未来市场已经形成。
动力电池投资持续火爆,纯电动汽车的投资也开始放量。上汽、北汽、一汽还有一些中小企业整车厂,都在把未来的赌注押到了新能源汽车上。以比亚迪为例,2014年就进行了近乎疯狂的投资,不仅在新能源汽车上开始大的投入,就在锂电池上也扩大产能,预计总投资额度在上百亿元。比亚迪布局新能源汽车,也是为了规避传统燃油汽车销售不断下滑带来的危机。
一汽大众及其配套企业在青岛投资120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北汽也是投资上百亿元,用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力上。上汽和广汽进行了一些合作,共同开发混合动力汽车。并且上汽已经投入巨资,完成了从纯电动汽车到燃料电池汽车的布局。
中科招商集团副总经理朱保华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政策的驱动下,充电桩成为新一轮的投资热点。中科招商联合比亚迪开始了“绿岛”计划的大胆尝试,是把充电站作为一个商业核心集群来进行开发,在绿岛,不仅可以充电,还可以实现汽车服务,学习、购物等等。中国开启的充电桩市场,总投资额度将达到1000亿元,带动的整个产业将达到4000亿元左右。
锂电池行业未来市场光明
业内专家表示,未来几年锂离子电池市场的希望在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交通工具电动化市场,而2020年之后,以电网储能、家庭储能为代表的工业和储能市场将会成为锂离子电池的新蓝海,前景不可估量。目前,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中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主要产品的市场容量已基本饱和,增长率趋缓。锂离子电池用量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单位产品电池容量的增加(如苹果iPone6的电池容量1.8Ah,比iPone5S的1.57Ah有所提高)。该市场最值得关注的是移动电源这个细分市场。从目前情况看,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即使短期内能够翻番,对解决智能手机的续航问题也没有明显帮助,因此消费类电子产品对移动电源的需求会越来越大。预计移动电源将在今后5年保持60%以上的年均复合增长率。2014年目前市场规模将达到120-130亿元左右。
墨柯分析说,交通工具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电动化时代,因此,对锂离子电池而言,从两轮到四轮,未来较长时期内交通工具的各个细分市场都值得重点关注。电动自行车的市场容量已基本饱和,未来几年是锂离子电池大规模替代铅酸电池的时间,预计这个替代过程到2016年或2017年会基本完成。墨柯预计,困扰电动汽车发展的电池问题将会在2017年前后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此后数年,电动汽车、低速电动车、电动三轮车等细分市场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将会以每年翻番甚至更高的速度增长。
工业和储能市场未来几年的重心在移动基站电源市场,由于4G用小微基站的蓬勃发展以及宏站锂离子电池替代铅酸电池速度的加快,该市场未来几年将会以90%以上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速发展,到2018年市场规模将会超过4300万kWh。在电力储能市场,预计2017年前后锂离子电池技术可以在性能和价格方面寻找到一个较为合适的平衡点,从而实现商业化应用,2018年之后将会进入超常规发展阶段。
在动力锂电池和储能锂电池大幅度放量的带动下,据预测,2020年前后我国锂电池产值将突破万亿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