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产业:挑战中前行
目前,不断降低的油价和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糟糕的客户体验,或让一些传统汽车车主有远离电动汽车的心理倾向。而除去上述政策和技术层面上的挑战,充电桩还将面临着新生事物的竞争。
2014年12月底,美国一家创业公司对外表示将推出一款汽车专属的“移动充电宝”,打破了固定充电桩的局限,有望解决电动出行方式的后顾之忧。
“移动充电宝”装有滚轮便于移动,电动车车主把车停好后,移动充电宝能够随时随地为其充电,未来一台设备一次蓄电甚至能满足5-8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目前国内也已经有企业针对电动汽车市场正在开发类似的移动电源产品。
“多方的利益角力,让电动汽车和电桩发展的道路不会平坦,但我们希望依托互联网的思维,让更多的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产生更多的美好的体验。”旨在帮助充电桩最大化利用的平台—电桩的创始人兼CEO先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多方都能够在一个合适的规则下发展时,我们打造的完美用户体验就可以从客户端对技术进行完美对接。”
该平台被定义为一款旨在打通产业链解决充电难题的,国内首个电动汽车第三方综合服务应用。
据先越介绍,目前“电桩”不仅整合了全国的充电桩数据库,登录后还可以查找附近的充电桩、修车点并导航前往,用户可以对充电桩进行预约、支付还可以评价,甚至可以分享自己家的充电桩给其他车友用。
“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将现有的充电设施进行线上连接,构建起国内最大的充电服务网络。”先越向记者透露,电桩将会在上海成立分公司,“这种生态的建立也是希望能够进一步优化电桩给与用户的体验。”
充电难题待解:互联网思维介入
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在于德翔表示,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问题同样需要有互联网的发展思维。特锐德电气提出的“汽车群充电”概念,通过高低压设备层、充电控制层、负荷调度层、云平台管理层的四层结构,构建电动汽车群充电系统。
所谓的汽车群就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内至少有10台以上的汽车需要充电,这10台以上的电动汽车可共同实现充电。而该系统充电桩只是在形式上加以了改变:控制保护计量功能被“后推”到一台箱式变电站里面,实现群管群控;把人机对话功能移动到手机app和互联网云端上;充电终端放到车轮胎的后面,实现了无桩充电技术。
于德翔表示,根据特锐德的测算,如果能充分合理的利用高峰和低谷的电量,快充与慢充相结合,现有的电网容量是足够满足国家对电动汽车的发展规划的,而特锐德设计的群管群控刚好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特锐德根据电网的动态负荷和总容量、汽车电池剩余电量、充电电流、电池特性以及客户对充电时间的需求等变量,形成对群充电的对策,实现低谷充电、经济充电,为用户提供最优化的充电方案。
“电动汽车的本质是互联网汽车,特锐德的思路就是通过免费建设全国的充电,通过大平台卖电、卖车,打造的是互联网的生态系统。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实现中国供电网、互联网、车联网的三网融合,这是一个相继而生的新兴产业融合。”于德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