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缺失
然而,目前微型电动车市场无准入门槛,标准缺失引发了诸多两会代表、委员们的担心。包括张天任、刘义发均在提案中关注微型电动车发展,并指出国内微型电动车发展缺乏准入、监管两大标准。
上述人士指出,微型电动车市场并没有法规和标准的强制约束,企业没有明确的准入门槛。在巨大市场潜力吸引下,一批不具备生产水平的厂商将一些达不到安全技术标准的产品投放到市场。
此外,提案中指出目前低速电动车市场基本处于“车无证、人无照”的无序状态。一旦发生故障或者行驶中发生交通事故,公安部交管部门无法按正常车辆进行处理,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这两大问题也是行业内普遍认同的共识。对此,王秉刚亦表示,“微型电动车亟待监管”。在本届两会提案议案中,中国民主促进会建议,首先要明确行业准入门槛。国家工信部、发改委和公安部应尽快出台行业准入办法,对具有汽车生产资质、产品通过检测的微型电动车企业实行准入管理,推动行业科学发展。
其次,将微型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进行分类管理。针对微型电动汽车制定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包括车辆生产、检测、保险、上路管理等多个环节。
不过在建立标准前,微型车的“合法化”问题也至关重要。刘义发则建议,应肯定微型电动车的法律地位并给予路权。另外,中国民主促进会亦表示,在道路资源和安全可控范围内,将微型电动车纳入现行的道路交通管理体系,除高速公路和限行道路外,所有乡村公路和城镇的部分道路应向低速电动汽车开放。
发展争论
对于微型电动车市场亟待规范,业内达成了一致意见,但是否该鼓励微型电动车的发展,业内则形成了两派意见。刘义发、张天任等委员“力挺”鼓励微车,刘义发甚至建议微型电动车应尽快实现政策突破,国家应将其作为“国民车”鼓励发展。
“尽管从便民角度低速电动车具有一定价值与意义,但由于低速电动车大部分用的是铅酸电池,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对整个产业发展上没有太大意义。”王秉刚向笔者表示。而陈士华亦表示“不认同‘应鼓励微型电动车发展’”。
据悉,目前国家在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上,王秉刚认为,政府层面已经出了不少政策,其中相当多的鼓励政策,但并不完善,而下一步最为重要的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曾评价:“发展电动车的关键是消费者接受。”目前,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车仍然主要以政府、各部门采购为主,由于充电基础设施未建设完毕,也因此,王秉刚表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缺失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电动车发展的第一障碍,应该着力解决这一问题”。
事实上,当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完善后,解除消费者买车后的充电顾虑,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步入良性循环轨道。而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不强,发展微型电动车,消费者从第一辆车起了解认知电动汽车,迭代升级为新能源汽车,或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一定的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