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克强总理都在谈能源互联网,还不了解你就Out了!

发布时间: 2015-03-07 10:21:09    来源: 能源互联网微信    作者: 曹寅
字体:

[摘要]虽然今年的工作报告中李总理没有直接点名能源互联网,但是,“互联网+”行动计划与能源生产消费革命,这两者的结合如果不是能源互联网,那还能称为什么?

  不过德国人的能源互联网实践不能在中国完全照搬,中德两国情况迥然不同,德国是典型的发达国家,2014年GDP增长仅为1.5%,德国是世界人口平均年龄第二高的国家,在全世界仅次于日本,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已经过了能源需求高速增长时代,德国过去十年来的人口数量和能源需求一直处于萎缩中。此外,德国幅员狭小,全境处于同一个时区内,东西时差只有30多分钟,因此不存在电力生产中心和消费中心不匹配的问题。

  但中国的城镇化率刚刚迈过50%大关,经济增长速度也远高于德国。而且中国的能源发展面临一大现实矛盾和两大难题,即: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同能源电力产能结构性过剩的矛盾,能源生产消费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难题,以及能源生产中心和消费中心的地理不匹配难题。

  因此中国的能源互联网发展路径必须具有中国特色,既要将现实矛盾和发展难题考虑其中,也要面向未来,学习海外的先进经验。从可行性和必要性来说,在中国,能源互联网最先落实的应该是坚强智能电网和分布式光伏。

  由于中国仍然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即使从中长期来看,保证能源供应安全,满足人民生产生活所需不断增长的能源和电力需求,确保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仍是中国能源发展第一目标,建设以特高压为核心的坚强智能电网可以有效解决中国的能源消费和生产的地理错配问题。

  并且,智能化的特高压远程输电网络也可以像德国的能源互联网项目一样,大幅提高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发电资产利用率、减少能源生产和输送过程中的污染和损耗。

  因此,特高压会成为将来中国能源互联网的坚强骨架。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也一直在推进特高压项目。

  如果说以特高压为核心的坚强智能电网是能源互联网的中国特色,那分布式光伏则是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面向未来的窗口。

  分布式光伏具有众多优势,首先,同集中式发电相比,分布式光伏倡导就近发电,就近并网,就近转换,就近使用的原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同等规模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同时还有效解决了电力在升压及长途输电中的损耗问题,通过在需求现场灵活满足用户对能源的不同需求,实现能源精益化生产和消费。

  此外,分布式光伏电站还具备占地面积小、初始投资和后期运维成本规模较小、建设周期短、灵活智能、便于控制等优点,能够对大电网、远距离供电形成有益的互补和替代,未来发展到一定比例时能够有力促进智能微网的发展。

  在德国,分布式装机占光伏总装机比例接近75%,是发达国家光伏发展的主流。而且,与其他清洁能源相比,光伏发电与工商业用电峰值基本匹配,因此分布式光伏相比于其他可再生能源具有更佳的经济性。

  不过,真正赋予分布式光伏作为能源互联网接口优势的,还是因为在所有的能源形式中,只有分布式光伏才能够真正做到贴近用户,拥抱用户。

  在传统的能源电力行业中,规模经济为王,电站越大越好,项目越大,度电成本越低。

  但在能源互联网时代,需要考虑的却是怎么化整为零,如何在不增加度电成本的前提下,将大项目拆成小项目,这样才能尽可能靠近能源消费者。

  在人类目前技术水平下,煤电、气电、风电、水电、生物质发电、核电都无法做到百兆瓦级别的项目度电成本和千瓦级别的项目度电成本相近甚至相同,只有光伏发电能够实现这种逆规模经济,因为不管是集中式还是分布式,所有光伏电站都是由一块一块光伏组件拼装组成,因此光伏电站,尤其是分布式光伏电站将成为能源互联网时代的最佳能源来源。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用户思维,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和口碑传播等,都离不开用户的参与。能源互联网打破了传统能源电力行业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信息更加透明化,能源消费者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在新的形势下,要求电力企业在更高层面上来实现“以电力用户为中心”,不是简单地听电力消费者需求、解决消费者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消费者也参与到能源生产消费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中,让消费者能够自主选择所用电力来源,并且允许消费者不仅消费电力,还能利用自家的分布式光伏电站生产电力,销售电力,打造一个开放的生态体系,吸引更多的参与者进入能源价值链,就像互联网行业一样,汇集全社会的智慧,电力企业才能和用户共同赢得未来。

  坚强智能电网和分布式光伏仅仅是建设能源互联网的必要硬件,在互联网时代,比硬件更重要的将是“软件”,能源企业的思维模式将需要基于互联网实践而重构。

  能源互联网打破了行业中的信息不对称,极大提高了传统能源电力系统的效率,降低了成本。

  不过,能源互联网的价值远不止于此,更深远影响来自思维方式的革命,这将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核心是以“全连接”来重构能源企业的思维模式,电力消费者和发电企业之间、发电企业和电网之间、电力消费者和电网之间,以及服务企业和消费者之间,都是全连接的。

  能源企业的商业模式、营销模式、研发模式、运营模式、服务模式等,都必须以互联网的时代特征为出发点进行重构。能源互联网,不是简单的能源+互联网,不是仅把互联网作为工具叠加在电力或者其他能源行业之上,重构能源电力企业的思维模式是最重要的,因为思维决定了行动和方向。

  在能源互联网时代,信息和数据的经营是能源和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至关重要,基于大数据分析,能源电力企业可以做到对消费者的深入洞察、提供精准的服务和营销、获得科学的管理决策能力、最大化资产效能、最小化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互联网时代不可逆。顺应世界大势,以互联网思维、借助先进ICT技术和能源电力技术,实现能源产业链的数字化重构,在能源互联网时代,无论是发电企业,输配电企业,售电企业,还是服务企业,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首先必须是一个高科技企业,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业务升华和改造的企业,在信息时代是没有生存空间的。

  顺应趋势,建立优势,不仅是能源企业,更是所有个人,企业以及国家赢得未来的必然选择,因此中国必然要走向能源互联网之路,必然要走向互联网+Everything的时代。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