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又出新政。4月29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等四部委发布《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对新能源补贴政策重新作了规定。其中,从2017年开始,补贴金额将开始缩水,2017-2018年缩水20%,2019年-2020年缩水40%。这就意味着,补贴金额大致从2017年开始每年减少10%。以插电式混动车为例,现在补贴金额为3万元/辆,到2020年补贴金额将为1.8万元/辆。众所周知,锂电池的价格每年都在下降,大致每年降5%-10%。以车载电池20kWh为例,目前电池成本约4万元,每年成本下降幅度为2000-4000元,该金额与补贴退坡的幅度相吻合。这意味着未来新能源汽车并不会因为电池的成本下降而获益,厂商如果想以新能源车作为突破口,应当从提升车辆品质,加强产品竞争力入手。那些为得到补贴而造车的厂商终究会被市场所抛弃。
锂电池
目前电芯呈现高端涨价、低端跌价的两极分化现象。高端方面,受到上游材料涨价影响,本月电芯厂已逐步提价,幅度0.2元/颗左右,市场经过大半个月的消化期,部分用户已接受现实,开始正常拿货;而低端方面,似乎竞争更加激烈,价格进一步下探,1500mAh圆柱电芯厂家报价不到2.5元/颗,量大的情况下报价甚至直逼2元/颗,估计利润已极少。现18650型三元2000mAh电芯价格:低端(掺锰)3.8元/颗,中端4.3元/颗,高端4.8元/颗;动力型低端5.5-6元/颗,中高端含税价格维持在7.5-8元/颗。
动态方面,卓能新能源广西钦州新厂正式投产,日产50万颗动力电芯产品,对于动力市场来说,量比较大,不知后续是否也将如容量电芯一样引来价格战。
正极材料
截至4月30日,国内钴酸锂主流价在171000-175000元/吨左右,基本维持前期水平。虽然海外赞比亚钴停产消息仍在发酵,国内电解钴则经过上周的小幅上涨后,本周总体稳定。而国内钴酸锂生产企业虽有意上调产品价格,但仍保持非常谨慎的态度。本周是五一节前最后一个交易周,大型钴酸锂生产企业订单情况都有所增长,小长假下游厂家有备货的情况出现,钴酸锂厂家认为,这种成交活跃的情况或将延续至5月份。
上游方面:
钴方面:本周国内电解钴市场继续稳中上扬,由于海外钴进口量的进一步萎缩,国内主流企业出口价格更有竞争力,并且国内部分企业重点投向钴盐的生产,因此钴市场仍可看高一线。现国内电解钴主流价格215000-218000元/吨,较上周上涨1000元/吨。钴盐市场:临近月末,四氧化三钴市场成交有所活跃,厂家待涨心态严重,前期市场价格出现一定幅度上扬,截止30日,四氧化三钴价格维持在160000-163000元/吨之间,较上周末上涨4000元/吨,硫酸钴价格为42500-44400元/吨,也有1500元/吨上涨。
镍方面:由于美国一季度GDP不及预期,美元走低,而国内五一假期临近,市场氛围谨慎,本周金川镍现货坚挺,市场库存逐渐消耗,国产镍市场难寻,下游采购有所积极,成交活跃,受此影响,本周国内镍市场价格震荡走高,截至30日,国内电解镍报价在97500-100200元/吨,较此前上涨4000-5000元/吨左右。
碳酸锂方面:本周国内碳酸锂价格保持稳定,近期市场已开始走稳盘整,但受智利洪灾引起的SQM停产减产,国内厂家纷纷收拢货源,提高价格,现国内厂家纷纷表示,预计五一节后国内碳酸锂价格或将有所上调,现国内工业级碳酸锂主流报价在43000-46000元/吨,电池级碳酸锂主流报价在47500-50000元/吨。
负极材料
4月份国内负极材料市场大稳小调,企业接单情况较3月明显好转,价格方面稳中有降。现国内低端负极材料主流报1.8-2.2万元/吨,中端产品主流报4.5-6.5万元/吨,高端产品主流报8-10万元/吨。市场供应方面,目前国内负极市场呈供过于求的局面,产能明显过剩。即便如此也不能抑制负极行业的热情,外面的企业仍在奋力进入“围城”,“城内”的企业也在奋勇向前。企业生产扩建的热情仍十分高涨。据悉,辽宁弘光科技有限公司对于负极材料市场后市预期看好,现正进行产能扩建,预计年底可实现负极材料产能3500吨/年,目前已采购部分设备。江西盛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现有负极材料产能1000余吨,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新增一条预计生产线,预计2015年下半年完工,届时该公司负极材料产能将达到2000吨……但现在国内负极材料生产企业的生产状态并不如外界所见的“光鲜亮丽”,据河南地区某负极材料生产厂家表示,其负极材料现在月产量在200吨,满负荷运行,但产品利润较2014年下滑明显。部分产品价格跌幅在3000-5000元/吨,现容量在360mAh/g的产品价格在6.5万元/吨左右,容量在340-350mAh/g的价格在3.5-4.5万元/吨,容量在290mAh/g的价格在1.8-2.2万元/吨。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极材料项目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产品出货不是问题,最大的难题在于回款周期。负极行业账期普遍较长,这让本就日子不好过的负极企业再次受创。为了尽快回笼资金,企业对产品价格方面做出让步。4月份国内负极材料生产企业多数表示,同期相比不论是订单情况,还是产品利润均打了折扣。下游市场方面,2015年第一季度全球锂电池电芯产量为17427百万WH,同比增长24.4%。从同比增速来看,储能锂电池应用市场增幅最大,同比增长达到105.8%,主要是由于一季度储能项目招标落地的较多。电动汽车锂电池产量达到3868百万WH,同比增长74%,成为仅次于手机的第二大应用端,同时也是绝对用量增长最大的终端。尽管,负极行业眼下有困难,但从长远来看,负极材料行业的产值还是尤为可观的。
原料市场,4月份国内低硫焦市场调整100-200元/吨,现大庆石化价格报1750元/吨,抚顺二厂报1900元/吨,大港石化报1600元/吨。现天然石墨-195主流报3800-4400元/吨。球形石墨主流报价15000-21000元/吨。针状焦,现国内针状焦市场价格持稳,油系的售价在7000元/吨,煤系报价在5000-7000元/吨。海外针状焦,煤系针状焦主流报价在1000-1100美元/吨;油系针状焦价格在1200-1400美元/吨。
隔膜
本周锂电隔膜市场整体运行平稳,各主营企业开工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目前市场上干法双拉隔膜降到4元以下,干法单拉则在5元左右,湿法隔膜的基膜价格也降到了4-6元。国内陶瓷涂覆膜价格在6元/平米左右,售价比普通膜贵2-3元/平米,成本则增加1-2元/平米,而高端产品价格也有所回落。一直以来,以干法单向拉伸为主要生产工艺路线的隔膜产品都是国内动力锂电池市场的主流。随着动力电池对能量密度要求的不断提高,以镍钴锰(NCM)三元材料为正极材料的动力电池路线开始逐渐兴起,隔膜的材料路线也开始出现倾斜。比如,星源材质为在动力电池领域布局得更为完善,在原有干法隔膜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湿法隔膜生产线和隔膜涂覆生产线。其湿法隔膜产线产品于2014年已经开始顺利量产,并进入国内一线电芯厂供应链。3月8号深圳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韩国LG化学授权的一项陶瓷涂覆隔膜的核心技术专利。这也是继LG化学对日本企业进行隔膜技术专利授权之后的第二次对国外企业的授权,同时也是中国地区的首次。LG陶瓷涂覆隔膜技术转让之后,星源材质下一步将加紧开拓湿法隔膜领域市场。
本周市场资讯回顾
南洋科技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74亿元,同比上年增长39.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58.01万元,同比增长129.47%。
中材科技4月23日一季报,今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75亿元、净利润2763.9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3.20%和301.58%。同时,公司预计2015年1-6月净利润为1.43亿元至1.61亿元,同比增长300%至350%。
佛塑科技4月24日发布公告,控股子公司佛山金万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1740万元建设新型无孔透湿防水功能薄膜二期项目。据介绍,该项目建设期为10个月,项目建成达产后,金万达公司预计每年可新增新型无孔透湿防水功能薄膜生产能力约3766万平方米(约377吨),新增销售收入约5952万元。
电解液
本周六氟磷酸锂的涨势有所减缓,由于部分锂盐厂并未跟涨,前期涨价厂家为维持出货量,又跌回原价。电解液厂家在这波涨价行情中保持稳定,并未受到太大影响。据业内人士预计,电解液市场跌价容易,而涨价却较难,在原材料的上涨没有严重影响到利润的时候,他们很难将这部分成本转移到下游。本周市场价格:高电压电解液(4.35V)价格在5-6万/吨,三元材料用电解液价格在4万-5万/吨,锰酸锂用电解液价格在3.5万-4.3万/吨,磷酸铁锂用电解液价格在3.5-4.5万/吨,阻燃电解液20-30万/吨。
企业市场方面:
4月23日天赐材料发布2015年一季报,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13.48%;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12.3万元,同比增长15.02%,扣非后净利润1159.6万元,同比增长21.22%,基本每股收益0.1元。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增长-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