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动力电池成电动汽车的“必争之地”

发布时间: 2015-05-04 15:23:20    来源: 电池中国网综合    作者: 木兰
字体:

[摘要]日前,大众集团宣称,未来4~5年,大众汽车将陆续在国内生产15款新能源汽车,且明确了两大电池供应商为韩国的三星和LG,与中国企业无缘。近日,大众集团再次明确,该集团目前正规划采用统一电池组,以期降低成本。

 

  日前,大众集团宣称,未来4~5年,大众汽车将陆续在国内生产15款新能源汽车,且明确了两大电池供应商为韩国的三星和LG,与中国企业无缘。近日,大众集团再次明确,该集团目前正规划采用统一电池组,以期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电池模块化成未来趋势

  大众集团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Jochem Heizmann)表示,相对于价格,大众集团更看重电池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海兹曼表示,大众在进行供应商选择时,成本并不是第一考虑要素。因为如果电动车所采用的电池不能提供一个稳定持续的续航里程,不能在高温中安全使用,其衰减程度不能满足电池8年不换,就根本不能进入大众的采购体系。

  近日,大众集团开发总监Heinz-Jakob Neusser表示,该集团目前正规划“统一”电池组规格,希望通过单一规格电池组的设计运用来降低开发成本。并表示,除了更换电池,在工程、结构设计、系统单元等部分都需要进行调整。

  大众集团现有的新能源汽车使用了两个品牌的电池组,采用统一电池组后可减少66%的成本。这也意味着,大众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款价格会更加的平易近人。  

  模块化,是近年来车坛的一项重大战略,即运用相同的基本架构来变化出不同款式的车型供消费者选择。事实上,在大型汽车集团中,共享的概念已经不再新鲜,因为它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节省开发成本。以大众集团来看,早在模块化一词成为流行用语前,奥迪与大众的车款有些零部件已经是共享。

  目前,大众集团有多款锂电池组在进行使用,Plug-In Hybrid插电式混合动力设定的大众 Golf GTE、奥迪的A3 e-Tron搭载的是来自松下的锂电池组,而大众的帕萨特GTE搭载的是三星提供的锂电池组,奥迪后续将推出的新能源车型也同样是搭载三星的锂电池组。

  对于大众集团而言,采用两种不同品牌的锂电池组,其成本很难有大幅度的降低,由此也可以看出大众集团实现单一化的原因,毕竟模块化已经是集团获利的关键之一;而除了要将模块化概念导入外,大众集团也在积极研发新的电池技术,预计未来电池组在体积与重量上都将更为缩减,而电量则会是现有的5倍之多。

  新的电池技术风起云涌

  日前,韩国电池巨头LG宣布,已研发出新技术,电动车行驶里程能增至400-500公里。该产品不久将投产。 

  LG一直是韩国科技的先锋,业内人士表示,如果LG的电池出来之后,其他大部分的动力电池还有没有市场?对于高端电动车来说,动力电池的成本及价格都是不问题,最关键的当属动力电池的性能。那么,当LG电池进入中国,中国的动力电池厂家将如何应对?从目前中国动力电池厂家的电池状况看,在材料和技术方面都落后一大截。业内专家表示,呼吁材料厂家和电池厂家合作,尽快以三元材料作为核心,做出续航里程能达到250公里以上的电池。

  特斯拉以其超长续航里程称霸电动汽车领域。在动力电池方面,特斯拉与松下结盟,共同投资锂离子电池“超级工厂”,制造能量密度更高,价格更实惠的电池,为2017年上市的“Model 3”平价电动车提供电池组。很显然,特斯拉对电池的诉求是为尽可能满足电动汽车的产能,并降低成本。

  此前,锂电池初创公司Sakti3获得英国家电巨头戴森(Dyson)1500万美元投资,据消息称, Sakti3研发的电池能量密度达到每升1000瓦时,是目前普通锂电池的两倍,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电动汽车的电池性能将因此大大提高。 

  Sakti3的神秘电池使用了新型材料和生产技术,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该公司声称可以存储每升1000瓦时,电动车的续航里程能从256英里提升到480英里(约772公里),制造成本低,充放电速度快,更环保,而且比有些标准更安全。这项技术弃用了传统锂电池中的可燃液体电解质,通过其高能存储材料实现技术进步,最重要的是,它的价格更低,每千瓦时约100美元,要远低于目前200到300美元的市价,未来能够应用于受限于成本和里程限制的电动汽车。目前,Sakti3的锂电池技术在处于研发阶段,距离商品化还需要“数年”。

  在过去几年里,谷歌也在研发新的电池技术。谷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2013年曾经放言:“电动机取代内燃机的速度与过程,就像是数码相机与记忆卡取代传统底片一样的迅速与自然。历史证明,新技术总是在创新型企业产生并繁荣,只要科技层次有着关键性的突破,电动车的时代也将会迅速的来临……20年内,电动汽车将能够成为汽车产业的主流。”

  施密特当时没有明确说明谷歌将以何以形式介入电动车领域,现在,谷歌跨进了电池技术领域,而抢占电动汽车市场才是其终极目的。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