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成倍增长
记者: 在电动汽车市场的带动下,电池市场将迎来怎样的发展?
吴辉: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内,锂电池将更多地应用在电动汽车领域。由于电动汽车市场的爆发,作为动力的锂离子电池呈现出翻倍增长的趋势,预计2018年全球中大型锂离子电池的出货量将突破400吉瓦时,达到425.5吉瓦时。
而且,未来几年内,全球尤其是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仍将由政策主导,这也是我们预计市场成倍增长的基础。2020年之后,政策因素可能会逐步淡化,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市场的增速预计将回落到年均50%左右。
记者:未来中国的中型电池市场会有哪些表现?
吴辉:2014年,我国中型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5.1吉瓦时,同比增幅高达292.3%,主要原因也是在于当年电动汽车市场的放量。
我们预计,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中型锂离子电池的出货量将在2015年迎来一个增长的高峰,预计2015年全年出货量将达到20.5吉瓦时,同比增长3倍左右。
随着政策的逐步退坡,下游电动汽车市场的增速必将逐步放缓,加上中型锂离子电池自身基数的扩大,最终增速可能会降下来。但是在2018年之前,仍将保持100%以上的增速。
政策推动是主要因素
记者: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逐步退坡后,市场可能会有哪些变化?
吴辉: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通知”(指《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对补贴标准的退坡幅度更大,尤其是对续驶里程较短(100~150公里之间)的纯电动汽车。这也意味着,对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要求在进一步增加。
动力电池性能提高和成本下降将是抢占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市场的关键。补贴的下降将导致市场重新洗牌,对于技术实力强、布局较完善、产业具有先发优势的企业来说,制造成本下降的速度必然快于补贴降速,因此能在未来占据较大优势。
总的来说,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退坡,预计2020年之后,产业将更加遵循市场化发展。
记者: 充电桩的建设问题一直是阻碍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原因,这方面有哪些政策支持?
吴辉:目前,充电站的运营推广普遍存在前期投资运营成本高、回报难、商业模式单一、标准不统一、缺乏科学合理规划等问题。
不过,国家层面已经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涵盖了充电价格、充电建设管理办法等。在地方层面,北京、天津、广州、深圳等地均出台了充电站建设规划及充电站建设补贴方案。
今年下半年,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指南即将出台,预计该政策将对充电站建设补贴和建设标准等做出详细的规定,进一步促进基础设施的完善。
记者:在储能方面,政策导向如何?
吴辉:相对于新能源汽车,在储能方面,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政策,不过下半年的储能产业“十三五”规划值得期待。
国家层面已经连续出台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均利好于储能产业的发展。根据国家规划,光伏发电产业从2015年到2020年,每年平均直接投资将超过1200亿元,6年累计投资将超过7200亿元。
今年下半年,国家能源局编制的储能产业“十三五”规划有望出台。随着政策继续发力,未来储能产业将会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并由此引爆储能电池市场。目前,比亚迪、特斯拉等企业均加码储能市场,比如,特斯拉与储能系统供应商AMS达成电池订单,比亚迪与逆变器生产供应商SMA建立战略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