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年)》(下文简称《发展指南》),提出确定优先发展五大类205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多项与电池相关的技术赫然在列。
据了解,《发展指南》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发挥产业技术研发应用对创新驱动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完善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发展指南》提出的五大类关键共性技术包括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48项、原材料工业42项、装备制造业49项、消费品工业27项、电子信息与通信业39项。
《发展指南》指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是能够在多个行业或领域广泛应用,并对整个产业或多个产业产生影响和瓶颈制约的技术,具有应用基础性、关联性、系统性、开放性等特点。因其研究难度大、周期长,特别是在基础材料、关键工艺、核心元部件、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已成为制约我国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瓶颈问题。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是加快提升产业技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新能源汽车方面,《发展指南》对锂离子关键技术及新能源汽车进行了密集的布局。具体来看,锂离子电池技术包括高比能量金属锂体系电池技术、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设备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方面,包括整车集成技术、电驱动系统技术、燃料电池系统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能量存储系统技术、汽车节能技术等。
涉及到光伏领域,具体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高纯多晶硅生产技术,包括高效节能的大型提纯、高效氢气回收净化、高效化学气相沉积、多晶硅副产物综合利用等装置及工艺技术、硅烷流化床法多晶硅生产工艺;22%以上的高效电池生产技术,包括重点背场钝化(PERC)电池、金属穿孔卷绕(MWT)电池、N型电池、异质结电池(HIT)、背接触电池(IBC)电池、叠层电池、双面电池等;薄膜电池生产技术,拓展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应用范围,发展BIPV构件产品;支持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生产工艺技术研发,特别是大规模柔性铜铟镓硒卷对卷连续生产工艺,提升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发展指南》还对废旧铅蓄电池循环回收利用方面技术,及其高性能铅酸电池制造技术做出了具体技术要求,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废旧铅酸电池铅膏湿法直接回收电池级氧化铅新工艺技术,实现铅膏中锑、铁、铜、锌、钡等有价金属杂质的高效分离和废铅膏脱硫过程硫酸钠的循环免蒸发结晶,以及脱硫母液的循环回用。研发回收氧化铅的清洁提纯过程和不同晶型控制技术,回收氧化铅制备高性能铅酸蓄电池的关键技术及装备。废铅酸电池废铅板栅的低电耗精炼和合金技术,锑、锡和钡等重金属杂质元素的高值化利用技术。
相关专家认为,《发展指南》的发布,在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等关键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