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新能源车骗补 大跃进思维的必然产物

发布时间: 2016-02-14 09:16:54    来源: 车点滴
字体:

[摘要]“2014年7.85万辆,同比增长350%;2015年34万辆,同比增长330%。”能获得如此令人咋舌的增长率是哪个产品?这就是2014、2015年度我国新能源车的销售数据。

 

  “2014年7.85万辆,同比增长350%;2015年34万辆,同比增长330%。”能获得如此令人咋舌的增长率是哪个产品?这就是2014、2015年度我国新能源车的销售数据。

  自从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参观上海汽车集团技术中心时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 之路,要加大研发力度,认真研究市场,用好用活政策,开发适应各种需求的产品,使之成为一个强劲的增长点。”之后,我国进入了新能源车告诉发展的时代。尤 其是在汽油车远远落后国际的自主品牌,更是将新能源车看成了救命稻草,纷纷加大新能源车的生产力度,有些厂商更是将新能源车作为生产的主力,一时之间我国 新能源车产销出现了井喷,这就有了以上的数据。

  但是,在“漂亮”的数据背后,却传出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众所周知,我国政府为了推广新能源车,为新能源车做 出了一系列的补贴,从补贴政策来看,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统一补贴25万元,在面对如此高昂的补贴面前,部分新能源车厂商不再将注意力放在销售方面,而是通 过一系列手段进行“骗补”,让我国新能源车市场出现了“假繁荣”。

  那么,被国家政策推动的新能源车为何会出现骗补的情况,笔者认为,这还是众多车企“大跃进”思维在作祟。

  为什么说是大跃进思维?其实看着这些飞速增长的新能源车数据,是不是和大跃进时期亩产万斤,大放卫星非常相 似。再加上骗补等一系列手段,大有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的特色。举个例子:去年10月,新能源汽车产量36494辆,销辆34316辆,相比9月份的同期数 据同比增长分别为4.2倍和5倍,而工信部的数据更是产量提升8倍,单单一个月之间就提升了如此巨大的产能不说车企的生产力,就单单看电池的生产能力也注 意令人心生疑窦,如此巨大的产能,令人想到的就是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条大跃进时代的标语。

  在这里笔者不禁沉思,车企尤其是自主品牌车企为何会有这种大跃进思维?其实翻开我国汽车这本并不算厚的历史书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思维由始至终贯穿于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初期我国为数不多的车企如一汽、东风等纷纷与海外品牌进行合作,推 出以海外品牌为主的合资品牌,带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汽车产业国家开始鼓励自主汽车品牌的建立,一时之间自主品牌的出现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 而起,除了如今还能够看到的长城、长安、吉利以外,相信很多业内人士还见证了如波导、奥克斯为首的家电产业汽车品牌;还有如云雀、华普等自主汽车品牌的诞 生;更有甚者当年的长虹、海尔也有生产汽车的愿景。但是市场是残酷的,不仅波导、奥克斯、云雀这些品牌消失殆尽,长虹和海尔的汽车更是胎死腹中,而面对如 此众多的汽车品牌集体出现又集体消失,业内人士无不哀叹中国自主品牌的急功近利。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所谓自主品牌“逆袭”之说不绝于耳,什么“产量翻番、销量翻番”多见于媒体报端,“拳打 美德、脚踩日韩”也是自主品牌的常态,但是细心的人发现,自主品牌真实销量却并没有媒体报道的那么好(可能在那个时候,“假繁荣”就已经出现)。而自主品 牌最吸引人的报道却是所谓的“山寨车”,以比亚迪为首的自主品牌完全抄袭海外经典车型,推出所谓自主研发的车型,还美曰其名“合理借鉴”令人贻笑大方。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山寨是最节省时间、成本的的方式,能够让这些忠于“山寨”车型的自主品牌迅速推出“新车”抢占市场,至于这些车能不能卖的好?反正先把规模扩起来再说,而这种行为也颇有大跃进的风采。

  其实归根结底,自主品牌大跃进思维还是“名利”作祟,由于众多自主品牌依靠当地政府补贴,如果没有新车政府补 贴那里不好交代,如果没有新车当地就业问题得不到解决,如果没有新车领导面上无光。这些所有的因素加在一起,大跃进思维就来了,反正就是不能静下心来造一 辆车,汽油车时代“山寨”当道,现在到了新能源车时代“骗补”的行为也就来了。

  如今,新能源车被政府看重,本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毕竟减少燃油消耗、保护环境是利国利民之策,为了推广 这百年大计国家才给出高额的补贴,但这绝不是给予一些厂商的“新利润点”。在疯狂的数据背后暴露出来的是对政绩和金钱的贪婪,据业内人士透露:“通过买车 壳改装的电动车打出厂合格证,只要打出合格证,一台车就稳赚10万补贴。”在这样高昂的补贴面前,什么情怀、社会责任感统统都能丢到一边,要知道制造销售 一台车的单车利润远远低于补贴,而笔者也相信,“骗补“的背后除了车企以外,当地政府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可以说新能源车“骗补”的恶劣影响并不弱于大众排放门事件,“骗补”不仅仅影响了新能源车,和依靠新能源车发 展壮大的自主品牌,更是将国家利益至于不顾,国家政府应带及时补救对于“骗补”企业要予以重罚,甚至可以关闭品牌,毕竟新能源发展之路不仅仅是为了拯救企 业,更多的是为了我们国家的未来。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