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实施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工作,是推动我国燃料电池和氢能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京津冀城市群作为示范城市群之一,由北京市大兴区牵头,联合海淀、昌平、经开区、延庆、顺义、房山等六个区以及天津滨海新区,河北省保定市、唐山市,山东省滨州市、淄博市等共12个城市(区)组成。
为助力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产业发展,去年年底,《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实施方案(简本)》(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年度任务计划》《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工作机制》等多个重要文件紧锣密鼓地发布。
其中,《实施方案》设定了“1+4+5”的目标任务体系,即完成建立技术自主创新、全产业链闭环持续发展、区域一体协同产业生态的1个总体目标,实现关键技术100%国产化、优质产业集群构建、车辆推广应用、友好示范环境打造共4个分项目标,并配套涵盖5大领域的重点任务。
京津冀示范城市群将结合各城市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确立“一核、两链、四区”的城市分工与定位。北京作为核心,发挥科技创新、关键零部件及整车研发制造的引领作用;构建北京-天津-保定-淄博产业发展链和北京-保定-滨州氢能供应链;在延庆区、滨海新区、唐山市和保定市分别打造冬奥、港口、矿石钢材和建材运输四大特色场景示范区。
作为京津冀示范城市群的牵头城市,北京市采用的是“示范应用联合体”模式,要求“示范应用联合体”由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牵头,会同燃料电池系统企业、车辆运营企业、加氢站运营企业组成。
今年5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已对2021-2022年度,北京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拟承担“示范应用联合体”的首批4家牵头企业进行了公示,分别是北汽福田、一汽解放、宇通客车、苏州金龙。至此,多区市联合与“示范应用联合体”的模式已现雏形,并将发挥《实施方案》中整车研发制造的引领作用。
在政策层面,《实施方案》四大特色场景示范区陆续发布了氢能产业和燃料电池实施方案或发展规划,着力打造氢能产业链,助力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产业化提速,支撑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相关政策如下:
·延庆区
延庆区地处北京西北部,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的主要赛区之一。根据已发布的《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北京依托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工程。赛事期间,燃料电池汽车已在延庆等山地赛区承担观众和工作人员的运送服务。延庆赛区赛时燃料电池车的客运服务应用规模达212辆,赛后车辆用于区内、与市区连接的公交服务用车。
除了延庆,北京市其他多区也先后出台政策推进氢能产业和燃料电池产业落地,包括《大兴区促进氢能产业发展暂行办法》(2022年修订版)《昌平区氢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北京市房山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等。
实际上,除了各区出台的政策之外,北京市在《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已作出整体布局:
1.统筹规划京津冀区域氢能产业布局。
2.京北全面布局氢能产业科技创新应用示范区。以昌平“能源谷”建设为核心,向南融合海淀,向北辐射延庆、怀柔,在北部区域打造氢能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示范区。
3.京南打造氢能高端装备制造与应用示范区。承接北部地区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依托大兴、房山、经开区,构建氢能全产业链生态系统,在南部区域打造氢能高端装备制造与应用示范区。
·滨海新区
天津市于今年3月发布了《天津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其中指出,要打造京津冀氢能资源供给基地,有效利用工业副产氢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而且明确了滨海新区的产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期间,滨海新区将重点在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区域开展氢燃料电池重型卡车、物流车、叉车、港口机械等示范运营,全市累计将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900辆以上;聚焦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集成、整车生产等核心装备制造,引进培育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氢能龙头企业,提升氢能装备水平;建设国家级氢燃料电池测试评价中心和行业标准平合,推动中汽中心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项目建成投产。
该“规划”不仅体现了将滨海新区定位于港口特色场景示范区的优势,同时还拓宽了氢能产业和燃料电池在当地的整体布局。
·唐山市
作为因钢铁而兴的传统工业城市,基于氢能产业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美好前景,河北省唐山市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潜力巨大。
从需求看,将唐山市定位于矿石钢材特色场景示范区,从供给看,唐山市焦化、氯碱等行业的副产氢资源丰富,每年氢气潜在产量可达150万吨。
唐山市政府于2021年11月发布的《唐山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到2025年,将建设可再生能源制氢厂不少于4座,电解水制氢总功率>480兆瓦,制氢能力达到30000吨/年;建成加氢站30座以上,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数量达到3000辆以上,其中氢能重卡不少于2000辆,推进重卡“柴改氢”。
《规划》提出三大发展定位:
1.重卡引领,促进交通领域快速脱碳。着重强调京唐港氢能重卡的推广应用。
2.绿色转型,促进传统工业能源清洁化。唐山提出初期利用副产氢、中远期发展“绿氢”,从传统污染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变,并强调推进氢能在钢铁领域的应用。
3.区域协同,助力京津冀产业一体化。
·保定市
河北省保定市对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布局较早。2020年9月,保定市政府办公室就发布了《保定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年底前,协同省内优质资源,积极开展氢能创新技术在公交、物流、重卡等应用场景的示范,打造国际国内一流燃料电池车辆示范区。这也与建材运输特色场景示范区的定位相符合。
目前,我国首条百辆级别氢能重卡示范线已在保定市徐水区投运,不仅在砂石骨料运输领域率先应用氢能重卡,而且拉开了保定市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应用的序幕,推动了当地工业运输绿色循环新模式的构建,为京津冀示范城市群的分工协同起到积极作用。
·淄博市
作为参与构建“北京-天津-保定-淄博产业发展链”的山东省淄博市,2021年9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鼓励氢能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淄博规划将形成“一廊四群”产业发展格局:形成燃料电池汽车整车集成制造、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研发生产、多场景车辆商业运营、氢气“制、储、运、加”设施配套的全产业链走廊。打造规模化制氢产业集群、氢能装备产业集群、氢燃料电池整车产业集群和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零部件产业集群。
综上,业内人士认为,京津冀示范城市群的目标在于构建燃料电池科技创新、关键零部件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各个城市(区)各有侧重。目前来看,各个城市(区)都在发挥各自产业优势,积极研究出台产业支持政策及相关措施,优化功能布局,为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京津冀示范城市群部分氢能及燃料电池规划和政策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扼要整理,氢燃视界将持续关注产业发展和行业动态)


- 最新评论
-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