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到底能不能盈利?
发布时间:2023-08-18 14:07:00

  储能市场持续火热。

  据预测,2025年新型储能的产业规模会突破1万亿元,到2030年会接近3万亿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涉及储能产业的企业数量多达8.9万家。2023年上半年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8.0GW/16.7GWh,超过去年全年新增投运规模水平。

新型储能到底能不能盈利?

  近日,央视《对话》栏目邀请到电化学储能领域的专业人士和企业家,以“储能大赛场”为主题,展开探讨。

  实际上,电池作为电化学储能的核心部件,重要指标包括高安全、长寿命、高能效以及极致成本。而在产品安全的大前提下,储能最大的痛点就是成本。

  从电化学储能的路径来看,目前锂离子电池的储能占比高达90%,此外还有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

  关于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以及趋势,各位专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钠离子电池的优势,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黄学杰看来,第一,成本可能低,如果把锂电池里所有锂都换成钠,能降本30%;第二,钠本身非常丰富;第三,可能更安全。

  锂离子电池的优势,首先,在现阶段的技术路径下,锂电池的产品在安全性及可靠度方面是得到广泛认可的;第二,应用灵活且多样;第三,锂电池行业到现在发展已有30年的时间,产业链比较成熟。除此之外,“今年欧洲提出了碳足迹问题,锂电池是其中技术路线最可能实现闭环的。”海辰储能总经理王鹏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对于新兴的液流电池,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丽做了相关分享。她认为,第一,本征安全,钒电池是水基电池,常温常压运行,没有任何的燃烧爆炸起火风险;第二,它是现在电池技术路线里寿命最长的;第三,没有资源约束,它的电解液在电池外部独立存在,并且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可以循环使用;第四,要增加储能时长,只需增加电解液即可;第五,容量可恢复,对客户端收益是有保障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认为,未来锂电池在储能市场还会占据很大一部分,但同时,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也会有很多的应用场景,可能会迎来一个快速成长的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政策一般要求新能源项目按照装机规模一定比例配储,作为并网的前提条件,从而对催热储能市场起到了一定的助力。但市场反应却似乎并不积极,有企业表示如果不是要求强制配储,很少有企业愿意主动配置储能,因为配储成本太高,会降低收益率。那么关于做储能,到底能不能盈利?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党委书记、院长杜忠明指出,储能作为市场化的主体地位没有完全确立起来,它跟随新能源电站一同布局,导致现在很多强配的储能,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或高效利用。换言之,目前新型储能的市场机制和价格体系还不健全。

  下一步需要两端发力,一是它的市场主体地位确定以后,有一定的价格机制,体现出它在整个新型电力系统里的价值;二是让它充分参与到电力市场的竞争中,让技术的迭代更有利于国家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

  黄学杰同样认为,“储能没有独立的市场地位,价值是别人说了算。要确立它的市场地位,加上好的政策,才能够让这件事情更健康地发展。

  总之,储能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未来可期!

稿件来源: 电池中国网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