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液厂商“马力不减”
发布时间:2024-02-19 12:10:19

  近几年,随着新能源车销量暴增,锂电池企业大规模扩产,市场对电解液的需求也在被大量带动。虽然目前已经出现产能结构性过剩的隐忧,但电解液的投资投产并没有完全停下来。电池中国注意到,2024年以来仍有不少电解液厂商“马力不减”。

电解液厂商“马力不减”

  新年伊始,宜昌大生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电解液项目在湖北枝江投产。该项目总投资5.3亿元,计划建设2条锂离子电解液生产线;天赐材料(江门)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锂电池电解液及10万吨锂离子电池回收项目环评获批,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

  1月中旬,永太科技控股子公司“年产134000吨液态锂盐产业化项目(本期:年产67000吨双氟磺酰亚胺锂溶液项目)”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已开始试生产。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不久,永太科技与宁德时代签订协议,宁德时代意向于2024年和2025年每年分别向永太科技采购不少于10万吨各型号电解液。

  除此之外,吉林奥克新材料有限公司建设的2万吨/年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项目也于今年1月正式投产。

01

企业净利大缩水

  不过从市场行情来看,电解液价格已经从山顶跌倒了山脚。行业数据显示,磷酸铁锂电解液价格从2021年起持续攀升,其价格由2021年年初的约4万元/吨,迅速飙涨至该年年末的10万元/吨以上,短短一年时间涨幅超过150%,到2022年达到11万元/吨的高点。然而此后,磷酸铁锂电解液价格一路走低,至今已经跌破3万元/吨。

  反应在企业业绩上,电解液厂商一片惨淡。1月26日,胜华新材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度实现净利润1500万元到2300万元,同比将减少约8.68亿元到约8.76亿元,同比下降97.42%到98.32%;扣非净利润1100万元到1900万元,同比下降97.78%到98.72%。

  1月29日,永太科技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净利润亏损4.5亿元至6.5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5亿元至7亿元。1月30日,天赐材料公告,预计2023年净利润18亿元-20亿元,同比下降65%-68.5%。

  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天赐材料表示,报告期实现电解液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超过20%,但电解液产品价格较2022年有较大幅度调整、单位盈利有所减少;碳酸锂及正极材料磷酸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有所增加,进一步影响了公司利润。胜华新材也表示,由于产品下游需求偏弱、产能增加、价格下降等因素,2023年四季度利润下滑较明显。

  而电解液价格持续走低的背后,则是行业产能过剩的市场供需格局。天赐材料董事长徐金富曾提到一组数据,锂电池电解液在过去两年产能疯狂扩张,规划产能超过850万吨。然而经机构测算,2025年全球电解液需求仅约260万吨,由此可见产能规划超需求多达590万吨。

  “电解液行业经过前两年的大规模扩产,部分落后产能过剩较为明显,目前除了行业头部企业外,普遍都处于开工率较低的状态。”业内人士指出,这部分落后产能并不具备明显的成本、客户、规模优势,随着行业盈利水平逐渐见底,产能出清速度将会加快。

02

布局新产品

  行业内卷之下,寻求新的产品方案才是破卷之道。比如,上文提到的永太科技投建的双氟磺酰亚胺锂溶液项目,即是一种新型电解液溶质锂盐,可成为改善六氟磷酸锂缺陷的最佳替代品,远好于六氟磷酸锂的物化性能,具有高导电率、高化学稳定性、高热稳定性的优点,更契合未来高性能、宽温度和高安全的锂电池发展方向。

  另外,不少企业在固态电解质方面加强布局。新宙邦近期在互动平台表示,固态电池是市场重点关注的技术方向,公司对于新技术的发展一直保持密切关注并积极进行研发及专利布局,截至目前,新宙邦(含子公司)固态电解质/半固态电解质相关专利申请累计超过30件。

  据新宙邦透露,公司的参股公司深圳新源邦已建有固态电解质材料试生产平台和固态电池测试线,产品实现百公斤到吨级别的生产和销售。另外,天赐材料也表示,公司在半固态及固态电池中有着明确的技术规划,并已有专利布局。公司会根据行业技术发展情况,及时做好技术储备。

稿件来源: 电池中国网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