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系跌落,这几家企业霸榜储能电芯海外市场
发布时间:2025-02-20 14:18:00
关键词:锂电池

  在全球储能电池市场,中资企业已经实现全面领先,与此同时海外储能市场升温,中资头部企业不断夯实全球化能力,为更高利润、更高门槛的海外市场争夺战摩拳擦掌。

韩系跌落,这几家企业霸榜储能电芯海外市场

  近期,咨询机构SMM、InfoLink Consulting接连发布2024年度储能电芯企业中国以外市场(下称“海外市场”)出货排名。如果说中国市场是支撑中资企业排名靠前的重要因素,那么海外市场的数据则更有说服力,更能体现相关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认可度。

  在海外大储市场,正出现新的国际竞争格局。据SMM统计,由宁德时代(CATL)、比亚迪(BYD)、远景动力(AESC)组成的“ABC”阵营,稳居2024年海外储能电芯出货排名(仅大储,不含工商业和户储)Top 3。

  另外,InfoLink发布的包含大储、户储及工商业等领域2024年度海外市场储能电芯出货Top5,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远景动力、瑞浦兰钧。

  海外储能市场正在升温。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规模314.7 GWh,同比增长60%,其中海外市场储能电芯出货量为 137.3 GWh,占比约44%。2024年,中国储能企业签约海外储能大单规模超150GWh,主要来自美洲、欧洲、澳洲、非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出海企业中以电池类、光储类企业居多,占比超87%。

  当下,以锂电池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技术正在加速出海进程,成为全球绿色能源转型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

01

在海外市场展现硬核实力

  InfoLink数据显示,2024年度海外市场储能电芯出货排名(含大储、户储及工商业等领域)Top5中,均为中资企业。可以看到,即便是三星SDI、LG新能源和SK On最为擅长的中国之外的全球市场,Top5中也不见身影。

韩系跌落,这几家企业霸榜储能电芯海外市场

  作为对比,2024年度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Top5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LG新能源、SK On、松下能源和三星SDI,仅有宁德时代一家中资企业,国外动力电池厂商仍然霸榜。

  中资储能电芯企业“霸榜”全球,成为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发展的主力军,其背后有着多重因素。

  其一,在储能电芯技术路线上,中资企业一开始就押注磷酸铁锂技术路线。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低、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天然适合储能应用场景需求,而海外三星SDI、LG新能源、SK On等过去一直押注三元电池技术路线,成本、安全和日历寿命都处于劣势,而中资企业不断迭代,在磷酸铁锂电芯领域实现了技术、产品、产能和产业链的全面领先。

  其二,中资储能电芯企业在产品开发、技术迭代和储能应用场景洞察上更为积极。从大储电芯产品来看,由国内企业开发、主导的300Ah+电芯产品,在全球大储市场单季度市占率已接近50%。另外,国内多家储能电芯企业已经明确了500Ah、甚至700Ah储能专用电芯的量产时间表,推动全球储能电芯和新型能源利用快速向前。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海外储能市场商业模式更为成熟,市场潜力更大,且利润率更高,如宁德时代2024年三季度海外储能业务单瓦时毛利提升至0.2元,显著优于国内。为避免陷入国内市场恶性内卷,技术实力强、产品国际客户认可度高、全球化布局程度深的储能电芯头部企业,早已深耕海外市场,并在全球市场展现出强劲的竞争优势。

  以海外市场储能电芯出货Top5来看,宁德时代2024年度储能电芯出货继续稳居第一,其与NextEra、Synergy、W?rtsil?、Excelsior、Jupiter Power、Flexgen等海外储能客户合作进一步加深。今年1月,该公司还成为了阿联酋RTC电池储能系统供应商,新签项目达到19GWh。

  在全球化项目布局上,宁德时代已经在德国、匈牙利、西班牙等多地完成电池基地布局。

  在产品创新上,宁德时代2024年推出“天恒”储能系统,该新品可实现5年零衰减。

  比亚迪(弗迪电池)早在2011年就开始了海外市场的探索与拓展,目前其储能业务已经扩至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该公司接连斩获储能电池大单,助力该公司储能电池出货处于全球榜单前列。近期,该公司又签下了沙特电力公司一系列电池储能系统项目,总装机容量达2.5GW/12.5GWh。

  远景动力(AESC)是2024年增长最快的储能企业之一,其海外表现令人惊喜,这主要得益于其大容量产品的前瞻布局和全球化基因的双重加持,进一步深化了与远景能源、Fluence、Powin和Nidec等头部集成商的战略关系。作为行业最早发布、量产并交付300+Ah储能电芯的企业,远景动力引领行业进入大电芯时代。随着2024年300+Ah正式替代280Ah成为主流产品,远景动力也因此拿下了可观的市场份额。截至2024年年底,该公司已累计交付超30GWh的300+Ah储能大电芯。据悉,其全新一代500+Ah、700+Ah储能大电芯,计划也将分别于2025年、2026年实现量产。

  值得一提的是,远景动力也是行业内全球化布局最早、进展最为迅速的一家电池企业,其在日本、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地共拥有9座海外制造基地。其中,其西班牙超级工厂在2026年投产后,将有望成为欧洲首座磷酸铁锂电池超级工厂,届时将进一步提升其全球交付能力。

  亿纬锂能近年来在全球储能市场快速发展,公司与EA、Rimac、Aksa、Powin等众多国际客户,共同推进储能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储能电池出货量35.7GWh(含国内、国外市场),同比增长115.6%。在产能布局上,该公司在匈牙利、马来西亚等地布局了大型电池生产基地,服务全球客户。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至今,瑞浦兰钧已先后与Powin、SUNPIN SOLAR、VENA ENERGY、Energy Vault等海外客户签订储能电芯订单。另外,为进一步满足海外市场差异化需求,瑞浦兰钧还发布了针对海外电力系统配置的564Ah电芯及Powtrix储能系统。

02

全球大储装机市场可期,呈现新格局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大储电芯出货量达到283 GWh,在全球储能电芯市场出货总量中的占比高达89.9%,同比增长68%,第四季度环比上升22.6%。

  从全球大储市场来看,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储市场,2023年中国大储新增装机19.8GW,占当年全球装机功率的60%。平安证券预测,2025年中国大储新增装机将达41.8GW,功率同比增长31%。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配储”和“独立储能”是我国大储装机的主要类型,两者同受新能源强配政策驱动。近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新政策明确提出,取消“新能源强制配储”这一前置条件。

  随着国内政策的调整及受政策短期影响,部分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与国内市场相比,海外大储竞争格局和盈利水平相对更优,美、欧电力市场化程度高,大储项目可获得合理的经济回报,市场高壁垒、高毛利。平安证券预测,2025年美国大储市场装机将达14.3GW,欧洲将达到9.2GW。同时,中东新兴市场增速强劲,当地政府自上而下推动集中式光储项目部署,单体项目规模庞大。

  在这一趋势下,凭借先进的产品、可靠的交付能力和全球化运营服务能力,国内头部企业积极谋求出海,纷纷奔赴美欧市场、中东市场等。

  当下,伴随着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积极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和缺口,中资电池企业凭借产品、技术、产业链和成本等综合优势,无论是全球储能市场出货,还是海外市场大储电芯出货,中资企业都已经成为主力军。

  值得注意的是,欧美等地区为了扶持本土产业,对亚洲电池出口设置了层层障碍。例如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对储能电芯等加征关税;欧洲要求储能电芯本地化率提升,增加合规成本。此外,海外一些地区电池项目建设周期长、运维成本高,本地化产业链和人才缺失等,都对中资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电池企业国际化,不仅仅是要将产品卖到海外,技术、研发、供应链、产能、管理运营、服务都是国际化的一部分,随着全球储能市场从蛮荒阶段进入洗牌发展阶段,将真正开始考验企业的全球化能力。以宁德时代、比亚迪、远景动力、亿纬锂能、瑞浦兰钧等为代表的中资储能电池企业,已迅速跻身海外储能电池第一阵营,背后是这些企业多年来深度布局全球化的结果。

稿件来源: 电池中国网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