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业务成为多家头部电池厂商增长“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5-04-27 12:28:09
关键词:锂电池

  日前,特斯拉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特斯拉Q1实现营收193.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11亿元),同比下降9%;作为其营收支柱的汽车业务增速放缓也较为明显,销量仅有33.7万辆,同比下降了13%。

  值得注意的是,与汽车业务大幅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储能业务增长强劲。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其全球储能系统新增装机量达10.4GWh,同比增幅高达156.6%,创下历史新高。其中Powerwall储能系统,首次实现季度部署量超1GWh。

  作为特斯拉战略布局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已于今年2月正式投产,首台Megapack储能系统成功下线,标志着其规划年产能达40GWh的工厂,正式进入量产阶段。

  仅仅一个多月后的3月21日,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首批Megapack储能系统已出口澳大利亚。据悉,特斯拉近期还斩获了日本欧力士集团548MWh储能订单,并与智利Celda Solar项目达成合作,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正持续巩固其在储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此外,有消息称,特斯拉还计划投资超1.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0.87亿元),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新建一座储能超级工厂,目标年产能依旧是40GWh。

  由此看来,储能业务有望成为特斯拉业绩增长的新引擎。马斯克曾强调,储能业务是特斯拉多元化战略的核心,目标在2025年全年装机量同比增长50%以上。不过在今年Q1财报会议上,马斯克也明确表示“储能业务受关税影响很大”。

  事实上,除了特斯拉,从中国头部电池企业近期披露的2024年年报看,多家企业储能业务均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为其各自公司的营收贡献了不小的力量,储能业务已成为其第二增长极。

01

亿纬锂能/欣旺达储能业务高速增长

  处于动力电池头部阵营的亿纬锂能,2024年在储能业务上也交出了“储能电芯出货量全球第二”的亮眼答卷。

  从本月中旬其发布的2024年年度报告看,报告期内,亿纬锂能营业收入为486.15亿元,同比微降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76亿元,同比增长0.6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1.62亿元,同比高增14.76%,显示出其核心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而最值得关注的是,其储能业务规模与技术水平同步跃升,2024年全年储能电池出货量达50.45GWh,同比飙升91.90%,远超行业60%的平均增速。

  从收入的细分来看,其储能与动力电池业务开始“平分秋色”。财报显示,亿纬锂能动力电池业务的收入为196.67亿元,占整体收入的比例为39.43%,毛利率为4.21%;而其储能电池业务的收入为190.27亿元,占比为39.13%,毛利率为14.72%。出货量方面,其储能电池的50.45GWh,已远超动力电池全年30.29GWh的出货量。

  扩产方面,2024年12月,亿纬锂能60GWh超级工厂投产,核心产品为Mr.Big系列600Ah+储能电芯,并成为业内首个实现600Ah+(628Ah)大电芯量产的企业。年报显示,2024年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工厂储能项目,按照既定规划稳步推进,预计2026年初开始量产,届时将可有效支持其海外全球交付战略的实施。值得一提的是,亿纬锂能目前已斩获来自Powin的15GWh订单、AESI的19.5GWh订单等多个海外大额储能订单。

  与之类似,消费类电池龙头之一的欣旺达,2024年在储能电池板块也取得了快速突破。财报显示,2024年欣旺达储能系统装机量8.88GWh,同比增长107%,实现了翻倍增长。

  分业务板块看,欣旺达消费类电池业务营收占比超54%,占据“半壁江山”有余。动力电池业务实现收入151.39亿元,同比增长40.24%,占总营收比例为27.02%;储能系统类营收18.89亿元,同比高增70.19%,占比3.37%。整体来看,其储能业务目前尽管营收占比较小,但欣旺达储能业务,无论是装机量还是营收增速,均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意味着储能业务已成为其业绩增长的新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储能电池出货量占比方面,欣旺达近期在接受电池中国访谈时表示,2024年其储能电池出货量占比达到约20%,较2023年实现了显著的飞跃增长。

  储能产品方面,欣旺达“欣岳”625Ah储能电芯,实现了单体“精准2度电”,电芯能量密度达到426Wh/L,20尺集装箱实现6.8MWh容量。据悉,“欣岳”625Ah电芯预计将在今年Q3实现量产。近期,欣旺达还在行业内发布了全球首款10米级2MWh液冷一体式移动储能车真机——欣纪元2000,并计划于今年5月正式量产交付。

02

储能成为业绩增长的新引擎

  不单是上述电池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瑞浦兰钧等头部电池企业,2024年储能业务均实现了高增长。

  财报显示,2024年宁德时代锂电池销量475GWh,其中储能电池销量93GWh,同比增长34.32%,增速远超其动力电池的18.85%,收入贡献占比提升至16%;中创新航2024年储能系统收入同比涨幅达72.4%至82亿元,占其总营收比重从17.6%跃升至29.6%。

  据了解,多家厂商的储能产线几乎全部满负荷运转,亿纬锂能在2024年财报中就显示,该公司的产能利用率达到86.56%。此外,有报道称,宁德时代产能利用率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已攀升至90%,处于满产状态。

  随之而来的是各电池厂新一轮的“扩产潮”。4月8日,亿纬锂能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孙公司亿纬匈牙利将在德布勒森市建立电池制造厂,进一步扩大动力储能电池的产能规模;3月,宁德时代公开了其在山东东营新增40GWh电池产能的计划,并投资5亿元建设2GWh生态储能Pack生产线,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同在3月,中创新航四川成都项目二期开工,计划2026年第二季度投产,建成后将形成年产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约30GWh的生产能力;1月,瑞浦兰钧10GWh储能系统项目在江苏淮安市开工,项目涵盖电池模组、PACK、储能系统集成、逆变器及储能电池等。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储能行业进入新一轮的深度调整期,价格战之下,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其凭借资金、技术、规模、品牌等优势,进一步扩大产能,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快速交付能力。

  同时,国内“136号文”的落地,引发行业“抢装潮”,也直接导致了储能需求激增。在欣旺达看来,长期看市场化交易将激活储能价值,储能从“强制配储”转向“按需配储”,将会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伴随“双碳”目标推进,储能需求将持续攀升。

  长期看,国外储能市场快速崛起,东南亚、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多点爆发,预计未来将释放更多的储能订单。东吴证券的研报显示,全球大储爆发确定性增强,美国维持高增长态势,欧洲、新兴市场出现并网高峰,且预计将持续至2026年。其中,新兴市场大项目批量落地,预计2025年装机增长221%至34GWh,中东地区2025年上半年将有50GWh-60GWh项目招标落地,预计2025年装机增长4倍至20GWh。

稿件来源: 电池中国网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