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4月10日,欧盟委员会宣布与中国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将启动以“最低进口价格”机制,替代现行对华电动汽车关税的谈判。
欧盟发言人表示,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Maros Sefcovic)与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进行了交谈。双方同意,将通过设定中国对欧洲出口电动汽车最低价格,以替代自去年10月起,欧盟开始征收的电动汽车关税。“设定最低价格”这一贸易策略旨在“既维护欧洲市场公平,又为合法贸易创造空间”,相较于去年实施的反补贴税,这种价格管控方式将更具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资料显示,当地时间2024年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结束了反补贴调查,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BEV)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随后,该关税于10月31日起正式实施。
被抽样的中国出口生产商被征收反补贴税税率分别为:比亚迪17.0%、吉利18.8%、上汽集团35.3%,其它合作公司被征收20.7%的关税。在提出个别审查请求后,特斯拉将被征收7.8%的关税。而所有其它不合作的公司将被征收35.3%的关税。
对于欧盟委员会去年的这一决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当时就曾坦言,征收关税将直接导致消费者购买汽车的成本上升,并可能阻碍电动汽车的推广。她还呼吁各方继续保持谈判的开放性,通过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对话,努力寻求消除额外关税的解决方案。
对于此次欧盟与中国启动新一轮电动汽车贸易谈判,国盛证券认为,以最低价格来取代关税的谈判,既能让中国电动车企更稳定地进入欧洲市场,也能让欧洲本土车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从而在推动中欧电动汽车产业良性发展的前提下,也有助于中国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企业在欧洲的业务板块保持稳定的增长。
业界人士指出,这一轮突破性谈判,或将对中国和欧盟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对于欧盟电动汽车产业,既可以缓解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价格竞争力过强的担忧,又可以避免给欧洲电动汽车前沿技术研发及交流带来巨大冲击。
对于中国动力电池产业,一方面,如果实现“整车限制最低价格,以取代进口关税”,或将带动随中国整车出口欧洲,配套的中企动力电池装机量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欧洲车企目前对中国动力电池依赖度较高,在提高整车价格竞争力的市场需求下,有望带动欧洲车企对中国动力电池,尤其是磷酸铁锂电池的需求持续走高。
目前,相关谈判仍存不确定性,电池中国也将持续关注后续进展。


- 最新评论
-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