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中国网 7月9日 绍兴讯】随着新能源市场对动力电池要求的不断提高,为满足更高能量密度和安全稳定性的要求,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的技术研发重点,逐渐趋向高镍化和单晶化,未来市场对高镍三元材料的需求将大幅度增长。
今年以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联合电池中国网开展了“创新推动·纵深推进——2025新能源电池产业链调研”主题活动。日前,调研组一行来到浙江海创锂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创科技”)进行实地走访调研。
图为调研组一行与海创科技负责人合影
调研组一行与海创科技董事长吴海军,副总经理钱志挺,研究院副院长王寅峰,董事长助理、行政管理部总监魏夕妹,董事长助理兼投资总监刘慧胜等企业相关负责人,围绕新能源电池产业热点话题,进行了广泛、深入交流。
图为海创科技董事长吴海军参与调研座谈
据介绍,海创科技成立于2015年12月,是一家研发、生产、销售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及三元前驱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产品囊括了多晶及单晶NCM523、NCM622、NCM811、NCA及NCM9系超高镍等多种型号,产品应用范围涵盖了电动汽车、电动工具、高端数码产品、储能等领域。
图为海创科技副总经理钱志挺参与调研座谈
座谈中,电池中国了解到,海创科技已经连续8年被行业机构评为正极材料十大领导品牌,连续8年入选绍兴上虞区工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为浙江省隐形冠军培育企业,获得浙江省品字标认证。该公司现有研发人员近100人,占总人数的比例达40%;研发技术人员中博士占比达10%,硕士占比达35%,博士、硕士合计占比达45%。
图为海创科技研究院副院长王寅峰参与调研座谈
该公司自2016年设立研究院,先后被评为省级研发中心、专利示范企业、科技型企业、创新驱动先进企业,已获授权发明专利81项(包含3项国际专利)、实用新型专利9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8项,科学技术成果转化21项;其研发的单晶材料、高镍材料以及超高镍材料先后被列入国家绿色制造产品、浙江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图为海创科技董事长助理、行政管理部总监魏夕妹参与调研座谈
在正极材料方面,海创科技掌握了中镍二次球烧结技术、大小颗粒掺混技术、单晶高电压技术、表面包覆处理技术、气氛烧结技术,以及无钴材料开发技术。前驱体方面,该公司掌握了连续共沉淀结晶技术、提浓间歇合成技术、产品微观形貌控制技术,以及离子掺杂和包覆控制/全浓度梯度技术。
图为海创科技董事长助理兼投资总监刘慧胜参与调研座谈
据介绍,目前海创科技已经拥有三元前驱体产能5万吨/年,三元正极材料产能5万吨/年。
在客户开拓方面,海创科技产品目前已进入三星、LG新能源等国际客户供应链;三元前驱体材料进入宁德时代供应链体系;在动力和储能市场,进入广汽巨湾、多氟多、孚能科技等动力电池企业供应链,并成为美国kore power供应商;该公司在小动力细分市场位居行业第一,三元正极材料进入比克电池、亿纬锂能、欣旺达供应链。
图为座谈交流现场
面向未来,海创科技正积极探索并布局全固态电池正极、富锂锰基正极、硫化物正极、非锂体系(如镁离子、铝离子电池)等多元化正极材料前沿技术路线,布局全球化产能,提供“材料、技术、回收”一体化服务。
同时,海创科技负责人表示,其要实现上市目标,并完成数轮增发,支持企业进步,扩大市场规模。该公司将搭建多地上市架构(如A+H+美股/欧洲),通过多市场融资支持其全球化发展与下一代技术研发,将海创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材料制造商。
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秘书长助理/电池中国网市场总监吴明善,动力电池应用分会行业研究中心主管/高级研究员杜丛丛等参与调研座谈。调研组一行介绍了动力分会的职责和主要工作,以及未来的工作规划等,就锂电池行业质量安全、技术创新、市场应用拓展,以及海外市场布局等,与海创科技负责人进行了广泛深入交流。


- 最新评论
-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