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不可一世的日韩电池厂商,正在全球范围内节节败退。
近日,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最新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电动汽车(EV、PHEV、HEV)动力电池装机量达504.4GWh,同比增长37.3%。LG新能源、SK On 、三星SDI和松下等一众日韩电池厂商,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
今年上半年,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企业中,中国占据六席,装机总量为347GWh,总市场份额达68.8%,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日韩企业占据四席,装机总量为101.6GWh,市场份额合计20.1%,较去年同期下降6.3个百分点;已远不敌宁德时代一家(190.9GWh)。
01
不断下滑的市场份额
在这份韩国机构发布的榜单中,韩国电池三巨头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颓势尽显,“一起上”都没有打过排名第二的比亚迪。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全球电池装机量大涨58.4%,达到89.9GWh,全球市场份额提升至17.8%。而韩系“三兄弟”合计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下降5.4个百分点,下降至16.4%,装机合计为82.8GWh。
LG新能源虽然以47.2GWh的装机量仍位列第三,但同比增长仅4.4%,市场份额从2024年同期的12.3%下跌至9.4%。LG新能源发布的财报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7%至5.5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88亿元)。
据了解,目前LG新能源的电池主要供货给特斯拉、雪佛兰、起亚和大众等汽车厂商。SNE Research分析指出,“由于搭载LG新能源电池的车型销量下降,导致特斯拉对其电池使用量减少了28.9%”。
SK On以19.6GWh的装机量位列第五,同比增长10.7%,市场份额从2024年同期的4.8%下降至3.9%;主要原因是欧洲和北美市场对其电池的需求减弱。值得注意的是,自2021年以来,SK On净利润一直亏损,并未实现正向盈利。仅2024年,该公司亏损额度就高达1.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8.5亿元)。
2025年SK On在净利润方面仍面临严重下行压力,预期亏损将持续扩大。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发布研报称,SK On营业利润预计亏损3.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4亿元),延续2024年的亏损趋势,主要因全球电动汽车需求增速显著放缓,导致其电池工厂产能利用率大跌。
三星SDI以16GWh的装机量位列第八,同比下降8%,是前十中唯一负增长的企业,市场份额更是从2024年同期的4.7%下降至3.2%。晨星公司分析师在报告中预测,三星SDI在2025年将出现398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6亿元)的运营亏损,并将该公司2026至2029年的运营利润预期下调了3%至10%。
作为日本唯一跻身全球前十的电池厂商,松下以18.8GWh的装机量位列六,同比虽增长14.4%,但其所占市场份额却从2024年同期的4.5%下降至3.7%。而在多年前,松下曾经凭借优异的圆柱电池独家供货特斯拉,身居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冠军。
02
战略收缩与调整
面对多重经营压力和市场挑战,日韩电池厂商纷纷启动了战略性业务调整。比如,LG新能源在今年年初就表示,受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增速回落影响,该公司决定将年度资本性投资规模压缩30%,并明确预警称,受欧美等关键市场政策环境变动冲击,其全年营收增速或将显著低于预期。
确定性不高的项目不投了。今年4月,LG新能源宣布,正式退出一项在印度尼西亚规模达8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07亿元)的电池产业整合投资案,结束双方自2020年签署合作协议以来的合作蓝图。LG新能源表示,做出退出决定是“综合考量市场状况与投资环境”后所达成的共识。
今年5月,据外媒报道,受全球电动汽车需求放缓影响,松下调整了其电池工厂的生产计划。松下控股首席执行官 Yuki Kusumi 表示,松下将推迟在美国建立第三家电池厂,并专注于在美国堪萨斯州第二家工厂的投产。
据了解,堪萨斯州工厂是松下在美布局的第二大电池基地,预计投资约40亿美元,规划年产能达到30GWh,计划于2026年开始满产。但最新消息显示,其全面投产时间将推迟至2027年,原因是松下主要客户特斯拉相关车型销售低迷,松下正重新审视生产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日韩厂商长期以来专注于生产三元电池,而近年来磷酸铁锂电池在全球大受欢迎,让其不得不转变产品策略。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等,都期望通过磷酸铁锂技术切入更广阔的市场。
“过去五年,磷酸铁锂电池在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增加3倍以上。在可以提供有竞争力的续航里程的情况下,磷酸铁锂电池价格比锂三元电池便宜约30%。”国际能源署分析指出。
据了解,LG新能源与其合作伙伴通用汽车,将对其位于美国田纳西州的工厂进行升级改造,将三元产线转变为生产磷酸铁锂电池;SK On计划2026年量产磷酸铁锂电池;三星SDI则在韩国蔚山工厂布局了其首条磷酸铁锂电池生产线。
不过,日韩厂商企图通过布局磷酸铁锂电池改变市场被动局面并不容易,在此领域中国电池厂商不仅拥有领先的技术优势,在产能、成本、供应链方面也拥有主导地位。而且,日韩厂商在产线扩张效率方面也逊于中国厂商。


- 最新评论
-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