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看涨!3.5μm/固态电池用锂电铜箔量产加速
发布时间:2025-09-29 15:18:00
关键词:锂电池

  锂电铜箔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质价双升的重要转型过程。

  近期,嘉元科技表示,去年铜箔加工费已经进入底部,目前部分产品加工费已有所回升。在需求增长的驱动下,锂电池行业复苏迹象明显,处于逐步向好的态势。其预计今年部分高端定制化产品的加工费仍有上涨空间,涨幅情况需结合下半年市场供需情况、客户订单情况等因素综合判断。

  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锂电铜箔价格整体呈现结构性复苏态势。其中6μm及以下极薄铜箔均价呈波动上升趋势,这反映出高端铜箔产品供需格局的持续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3.5μm极薄铜箔、镀镍铜箔等新技术竞赛,叠加复合集流体等替代技术的商业化突破,使行业竞争维度持续丰富。在锂电市场需求复苏、固态电池商业化提速背景下,具备高端产品量产能力与技术前瞻性的企业,有望抢占先机,并带动该领域迎来新一轮增长。

01

三重因素支撑行业结构性回升

  业界人士表示,锂电铜箔加工费的回升并非偶然现象,而是供给结构性短缺、成本承压与需求回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下半年这一趋势有望延续。

  从供给端看,铜箔高端产能的紧缺,是推动本轮加工费上涨的核心动力。6μm及以下极薄铜箔的生产,对技术、工艺、设备稳定性等要求极高,这使得供需结构逐渐优化。

  同时,成本端的压力也不容忽视。锂电铜箔是电解铜箔的一个应用分支,随着后者价格上浮,使锂电铜箔制造成本同步提升。相关企业通过上调高端产品价格,以转嫁成本压力,成为行业普遍选择。

  市场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3C产品等下游市场,进入“金九银十”旺季,锂电铜箔订单有望增长。整体来看,9月市场需求旺季效应显著,铜箔加工费与成交气氛有望波动回暖。

02

技术竞争白热化

  需要提及的是,锂电铜箔加工费与新技术突破,已成为行业新一轮增长“双引擎”。其中,4.5μm/3.5μm极薄铜箔、固态电池用铜箔等领域,成为核心竞逐赛道,多家企业已取得实质性突破。

  技术迭代方面,3.5-4.5μm铜箔的产业化进程加快,而多孔铜箔、镀镍铜箔等适配固态电池的新产品,也已逐步进入商业化阶段。

  诺德股份在7月份就曾披露,其目前可以生产3-6μm铜箔,高抗拉强度、高延伸率、多孔、超厚铜箔,以及复合铜(铝)箔等产品。其中,已量产6μm、4.5μm极薄锂电铜箔。

  9月4日,铜冠铜箔在互动平台表示,其已经开发出中、高抗拉强度等不同强度的锂离子电池用铜箔产品,以及网状三维结构铜箔等高端锂电铜箔产品,可适用于固态电池和半固态电池。

  9月17日,海亮股份透露,其极高抗、极薄铜箔等锂电铜箔前瞻性产品,相关技术指标位于行业前列。其中,适配固态电池的镀镍铜箔等新型铜箔产品,已具备量产出货能力,目前送样客户中,部分电池企业已有正向反馈。

  同日,亨通股份表示,在锂电铜箔方面,其全资子公司亨通精密铜箔科技(德阳)有限公司已具备4.5-8μm铜箔批量供货能力,并已掌握3.5μm铜箔的生产技术。

  德福科技9月18日表示,其已研发出雾化铜箔、芯箔等多款新型铜箔,可作为硅负极电池、半/全固态电池等下一代电池的负极集流体。同时,其半年报显示,以“高强度、高延伸、极薄化、多元化”为方向持续升级产品,德福科技已具备3-10μm全系列多种抗拉强度、双面光锂电铜箔的量产能力。其中5μm和6μm产品已成为其核心产品,4.5μm、超高强锂电铜箔,已实现对多家头部客户批量稳定交付,预计其5μm锂电铜箔,将在2025年大规模替代6μm产品。

  资料显示,在固态电池领域,嘉元科技近两年已推出高比表面拓界铜箔、特种合金铜箔、双面镀镍铜箔,升级多孔铜箔、复合铜箔等产品,并已取得商业化进展。据披露,截至今年6月,其相关产品已供应5家头部电池企业。其中,采用其耐高温铜箔的某锂电企业生产的固态电池,已被搭载于某头部整机厂发布的eVTOL上进行测试。

  此外,铜业巨头——金川集团旗下子公司金川铜贵近日也表示,其已攻克核心技术难题,实现其新一代3.5μm极薄锂电铜箔的稳定制备。

  可以看到,锂电铜箔行业正加速向“极薄化+功能化”双轨突破。

  从技术趋势看,3.5-4.5μm极薄铜箔逐渐成为头部企业可量产的标配,3μm产品进入技术储备阶段;同时,镀镍铜箔、多孔铜箔等新型产品,适配固态电池需求,有望推动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关键指标上实现突破。

  在传统铜箔升级的同时,复合集流体凭借高安全、高比能、低成本等优势,也成为行业中有力的竞争者。今年以来,以安迈特、金美、英联等为代表的复合集流体企业,其复合集流体产品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高,也给传统铜箔企业带来技术迭代与市占率的双重挑战。

  当前,锂电铜箔市场竞争格局呈现两大特征:一是技术迭代驱动产品迭代,极薄化加速;二是产业链协同深化,铜箔企业通过送样电池厂验证产品,以推动新型产品商业化。

  综合来看,锂电铜箔行业能否保持长期增长,主要取决于行业前沿技术能否实现持续突破,高端产能能否顺利释放,以及与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协同进展。那些加大研发以巩固技术优势,顺应产能结构优化政策,强化与下游联动匹配市场新需求的铜箔企业,或有望进一步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

稿件来源: 电池中国网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