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7月,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巨头瓜分了中国动力电池市场66%的市场份额。
在高度集中的动力电池市场,二线电池企业想突围跻身第一梯队本就很难,更别说要在激烈内卷下快速实现盈利。
成立于2019年的正力新能,这家中国动力电池市场TOP10中最年轻的电池企业,今年不仅成功在港股实现IPO,还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业绩财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1.72亿元,同比增长71.9%;净利润2.2亿元,较去年同期大赚3.5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要知道,正力新能在2021年至2023年共亏损了27.12亿元,其中2022年亏损曾达到17.2亿元。
经历三年至暗时刻后,正力新能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已经超过2024年全年。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其它电池企业有储能或者消费数码电池业务的“输血”,正力新能却完全是在当前内卷、竞争最残酷的动力电池业务中率先赚钱。2025年上半年,正力新能超过94%的业务收入都来自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7.83GWh,同比增幅超99.24%。
如果单从毛利率来看,今年上半年,正力新能动力电池业务的毛利率达到18.3%,动力电池毛利率水平已经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业绩大幅改善是一方面,正力新能近两年来快速切入大型央/国车企、造车新势力,以及国际顶尖车企的供应链,并一跃成为其核心供应商,则让外界对正力新能未来在中国乃至全球电池市场的发展,有了更多期待。
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数据显示,今年8月,零跑汽车交付量为5.7万辆?同比增长超88%,连续6个月蝉联新势力销量冠军。而在零跑汽车的电池供应商体系中,正力新能已经是其第二大电池供应商。
无独有偶,正力新能还拿下了上汽通用GL8陆尊PHEV、GL8陆尚PHEV等车型的动力电池独家定点;此外,今年6月,正力新能还中标大众CSP增程项目,进入大众在华电池供应体系……
01
扭亏为盈
正力新能背后的掌舵者
回顾我国锂电产业发展过去的二十年历程,企业无论是强势崛起,还是轰然倒下,掌舵者的眼光和决策都至关重要,这一点在企业初创和成长阶段尤为明显。
尽管成立仅有6年时间,正力新能却已经站稳中国动力电池市场TOP10的地位。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在国内乘用车市场装机量排名攀升至第7位,其中6月和8月单月乘用车装机量排名第6位。
事实上,能在前几年巨额亏损中快速突围、实现盈利,正力新能的翻盘,离不开其掌舵者的定力和运营能力。
正力新能董事长曹芳、总裁陈继程两人,均出身于知名汽车零部件公司。过去多年,他们与国际顶尖车企有着深厚的交集,这就使得他们可以用国际先进的制造理念、管理能力和研发体系,高标准建设一家电池企业。
这一点,也体现在公司毛利率快速改善上。
2024年上半年,正力新能动力电池毛利率仅为11.1%,今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2个百分点,提升速度之快在行业实属罕见。正力新能创始团队通过管理效率提升、产线柔性制造、产能利用率改善等多种路径,实现生产制造成本大幅下降。据悉,在生产成本方面,相较于去年同期,正力新能单位制造成本下降28%,单位人工成本下降20%。
此外,得益于产品的性能和制造成本优势,以及掌舵者在全球车企领域丰富的合作履历,近年来该公司陆续拿下全球多个龙头车企的核心车型配套动力电池定点,带动正力新能动力电池出货量大幅增长,推动其销售收入快速跃升。
凭借公司创始团队对汽车应用场景和市场增长潜力的洞察与判断,正力新能在产品、技术、市场拓展上效果显著,在乘用车市场,尤其是插混和增程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
当然,除了掌舵者精准的战略眼光和运营思维赋能,正力新能的发展离不开其对技术的极致追求,对制造的极致降本挖掘,以及对场景的深刻研判,最终形成产品、市场、客户的共振。
02
降维赋能
用航空级电池抢夺新能源汽车市场
2023年,也就是正力新能扭亏的前一年,该公司举办了一场覆盖陆海空的技术和产品发布会,在业界首次对外发布适用于航空领域的第一代“三高一快”航空动力电池,率先识别并定义了适用于eVTOL载人场景下动力电池需要达成的核心性能和安全指标。
作为行业率先宣布推出和交付航空电池的企业之一,正力新能生产的第一代航空电池,在业界和客户端都引发了广泛关注。目前,正力新能航空电池已经配套国内外电动飞行器头部客户,并成为国内首家获得AS9100D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
近期,正力新能发布了第二代“三高一快”航空动力电池,采用超高镍三元和双重半固态技术,兼顾“高安全、高能量密度、高倍率、快充”于一体,同时获得了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民航局适航认证,并且实现了国内首家固定翼载人电动飞机动力电池的量产交付。
现阶段,车规级安全要求电池失效概率为百万分之一,也就是ppm级别;而航空级安全要求电池失效概率是十亿分之一,即ppb级别。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力新能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电池市场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其将航空领域的严苛标准和超高性能引入车用电池的设计与生产之中。
基于航空电池“三高一快”极致性能和极致安全的技术沉淀,从而为车用电池开发进行赋能,是正力新能陆续拿下多家车企主力车型的关键打法。
在安全层面,正力新能以十亿级电芯单体可靠度(超行业标准1000 倍、达航空级)、无起火爆炸的航空级电池安全,作为新能源汽车竞争砝码。
据电池中国了解,上个月刚刚上市的通用GL8陆尊,其配套用动力电池由正力新能独家供应。正力新能通过整包高强度结构、底部六层防护设计、,并采用高热稳定性电芯材料等创新技术,结合行业首创的多面液冷技术和全新无机纳米隔热技术,使电池包在极端条件下依然保持稳定。
据实测数据,该电池包在模拟整车45℃高温,经过288小时的热安全测试后,仍无起火、无爆炸;在800℃高温外部火烤持续约145秒后静置5小时,同样未发生爆炸,在汽车上真正实现航空级安全。
无独有偶,本月上市的智己LS6,对应的52kWh磷酸铁锂增程版本动力电池,也是由正力新能独家供应。据介绍,该产品采用了行业独创的“翼翅顶盖”技术,20%电芯侧面侵入量下不失效,可100%通过6mm电芯针刺试验。
磷酸铁锂电池低温性能差,一直被用户诟病,而正力新能这款产品,在低温性能方面,-35℃极寒环境,1%极低电量连续启动3次不欠压。
据悉,目前正力新能正积极推进航空级制程和管理体系,应用于车规级产品上的技术融合,以航空级标准安全、航空级标准性能、航空级标准品质为目标,致力于为客户带来性能升维、全方位无短板的超级增程产品。
据电池中国了解,正力新能正在将航空体系、安全、性能和品质标准赋能其旗下产品。在乘用车领域,该公司还依托全场景、多路径的产品组合,推出了多个覆盖不同化学体系的行业领先水平动力电池产品,包括45℃永不热扩散三元电池、5C超充三元电池、190Wh/kg高能量密度磷酸铁锂电池。目前,上述三款产品也已全部实现量产交付,同时多款4C-6C产品在开发中,将于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陆续量产。
在半固态电池方面,正力新能第二代“三高一快”电芯已经引入双重半固态技术,即超高镍正极材料的固态电解质表面修饰技术和固态电解质复合隔膜技术,以提升产品热稳定性。
在前沿技术方面,正力新能正在推进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钠离子电池以及平均8C快充电池的研发。
在全固态电池方面,正力新能聚焦硫化物路线,目前正在进行Ah级别的电池开发,同步建设百MWh全固态电池中试线。
03
顶尖车企朋友圈持续“扩容”
今年上半年,正力新能动力电池出货量实现翻倍增长,除了对现有客户的稳定出货,还得益于对广汽丰田等新客户开始批量供货,以及零跑新车型下单和上汽通用五菱出口订单的拉动。
正力新能向电池中国透露,除了以上客户的订单外,公司下半年还会新增上汽智己、上汽通用和一汽红旗的多款战略车型订单供货,“明年丰田的新款车型铂智7,上汽大众的新款增程SUV,上汽通用与上汽智己等新款车型,以及零跑的下一代平台化车型等,都将持续拉动公司动力电池需求的增长。”
目前,上汽通用陆尊两款MPV车型和上汽智己LS6 52kWh增程车型,已经官宣由正力新能独家配套动力电池,这些车型今年就将开始为正力新能贡献动力电池装机。
客户阵容决定着企业的上限有多高,未来是否有向第一梯队突围的潜力。从客户结构来看,目前正力新能已经拓展大型央企/国企、造车新势力,以及丰田、大众、通用等跨国主流车企,且主流车企朋友圈持续扩容。
事实上,凭借高品质航空级动力电池加持,正力新能的订单也在快速增长。正力新能在回答投资者问题时表示,今年该公司将新增10GWh电池产能,目前这些产能均已经获得客户定点。
写在最后:
正力新能日前表示,目前该公司客户需求旺盛,各条产线处于满产状态,全年出货量预计为18G-20GWh,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50%左右;预计2026年度出货量可达30GWh,同比增长50%。
今年4月,正力新能成功登陆香港交易所,未来将依托国际资本市场平台,向下一阶段发展迈进。根据其规划,IPO募资净额的80%将投入产能建设。
当前,动力电池产业已从“产能竞赛”进入“技术+效率”的新竞争阶段。第一梯队电池企业格局稳固,但二线企业并非没有机会。正力新能通过技术、品质、客户、规模、成本等多个维度,探索出差异化竞争优势,并取得业绩和市场份额的多维突破。


- 最新评论
-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