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 先导智能王燕清:中国锂电装备的十年蝶变与未来征程
发布时间:2025-09-23 14:20:00
关键词:锂电池

  【CBIS十年对话】

  编者按:

  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 (CBIS)作为全球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领域的大型国际性盛会,自2016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9届,今年将迎来第十届峰会(CBIS2025)。

  十年来,CBIS峰会与全球新能源电池产业界一道,共同见证、参与、并推动了新能源电池业的高速发展。

  值此CBIS峰会十周年之际,电池中国精心策划了新能源产业高端对话系列节目——《CBIS十年对话》,邀请全球电池、材料、装备等产业链企业高层及行业机构负责人,共同回顾产业发展历程,把脉行业趋势,共探发展之道。


  过去十年(2015-2025年),中国锂电设备行业经历了从技术引进到全球引领的跨越式发展过程。在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和储能需求持续放量的双重驱动下,国内锂电设备市场规模从十年前的不足百亿元,已增长至现在超2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30%。

  这一飞跃的背后,是产业的集体突围。作为行业龙头,先导智能的成长是这段历程的一个缩影。

  作为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和电池中国网联合举办的知名品牌会议,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CBIS 峰会)今年将迎来其第十届峰会(CBIS2025)【点此查看详细介绍】。动力电池应用分会以此为契机,联合电池中国网推出《CBIS 十年对话》系列节目。

  近期,电池中国通过与先导智能董事长王燕清深度对话,回溯行业十年变革,解读先导破局之道,展望电池技术迭代与全球化浪潮下,锂电装备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01

十年三重蜕变:中国锂电装备从跟跑到领跑

  回首2015年,先导智能在创业板上市至今的十年,中国锂电装备行业完成了堪称颠覆性的变革。在王燕清看来,这十年行业实现了三个核心蜕变,每一步都标志着中国锂电装备实力的跃升。

  第一是定位之变,从产业“跟随者”到“引领者”。这一转变源于国产锂电设备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涂布机、卷绕机、叠片机等曾依赖进口的核心设备,如今不仅已实现国产化替代,而且更是通过智能化改造,将生产效率提升数倍,推动锂电池制造成本下降超70%,中国锂电设备不再是被动适应,而是主动塑造产业标准。

  “过去我们满足市场需求,现在与全球顶尖客户,共定下一代电池的生产方式。”王燕清表示。

  资料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先导及其子公司累计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217项,在锂电智能装备等领域攻克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成为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锂电整线解决方案服务商。

  客户方面,先导已与大众、宝马、丰田、特斯拉、保时捷、LG、SK等全球知名企业,建立深厚合作关系,成为主流企业布局全球市场的核心装备合作伙伴。

  第二是格局之变,从“中国制造”走向“全球服务”。十年间,中国锂电装备企业主动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智造的实力。

  “我们的战场是星辰大海。”王燕清表示,中国装备已成为全球顶尖电池厂“标配”,先导也是这张“中国名片”的突出代表之一。

  第三是理念之变,从“交付机器”到“赋予智慧”。“硬件是躯体,智能是灵魂。”王燕清强调,先导智能的“智能”,是让设备成为“会思考”(智能)、能进化的“数字生命体”。

  这一理念推动企业从单一设备供应商,向整线解决方案商转型,技术标准也反向输出至海外市场。

  在电池中国看来,企业成长与行业变革同频共振,从而在时代浪潮中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02

领军之道:拒绝内卷,向上破局

  面对行业内卷,先导智能却一跃成为全球锂电装备的领军企业。谈及其中关键,王燕清直言:“内卷是价值回归,会淘汰投机者,凸显强者。先导靠的是不参与内卷,而是坚持向上破局。

  当同行卷价格时,先导选择“投未来”。“价格战是消耗战,技术战才是决胜战。”先导的研发投入始终瞄准未来五年市场需求,持续深耕核心工艺,保持产品领先,避开低水平同质化竞争。

  当同行卖单机时,先导已交付智慧工厂。“我们交付的不是单个‘乐器’,而是效率交响乐。”整线交付能力是先导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整合硬、软件与算法,提供一体化方案,助力客户降本增效,这也使其在市场中占据了先发优势。

  当同行固守国内主场时,先导“打全球客场”。“用世界最高的标准来淬炼自己,打造护城河。”

  电池中国认为,其进入欧美等高标准市场,不断打磨产品与服务,提升综合实力,这也为中国锂电装备赢得了更多的国际认可。

  由此可见,选更难但更有价值的路,就是先导智能领跑的原因所在。

03

不止于装备,全球化愿景与技术布局

  站在十年节点,先导的目标早已超越“装备”,其愿景是“成为世界级智能装备领军企业”,进而成为“智慧能源未来的核心构建者”。这包含两层内涵:

  既是能源制造的“大脑”:不仅提供先进硬件,更赋予算法与数据的“灵魂”。“目标是用AI定义下一代能源制造”,将人工智能与锂电装备深度融合,实现生产更智能高效。

  也是绿色未来的“基石”:“始于锂电,不止于锂电。”光伏、氢能、储能等需要顶尖智能制造的领域,都是先导的战场。“新能源是改变世界的引擎,先导要做制造引擎的‘超级工厂’。

  当前,固态电池等新技术备受关注,对锂电装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王燕清视之为引领行业的机会,其策略是“技术同步,装备先行”:当客户还在验证想法时,先导已在设计量产方案。

  具体来看,先导已实现固态电池整线解决方案到各工段的关键设备覆盖。干法涂布设备支持1000mm幅宽、80m/min负极、60m/min正极高速生产,能耗降低60%;湿法工艺采用特殊涂布结构提升效率;固态电解质复合设备达50m/min行业领先效率;创新无隔膜叠片技术;600MPa等静压设备支持150℃高温作业。相关设备已进入欧美日韩及国内头部企业供应链,获重复订单认可。

  研发上,先导坚守“三代一体”铁律:研发一代、储备一代、量产一代。还承诺:虽难测电池技术终点,但通过终点的路,先导能够铺设。

04

供应链新布局:全球化思考,本地化行动

  目前,出海已成为行业共识,供应链“区域化”呼声渐起。王燕清认为,“区域化”是全球化的新篇章,它和全球化并不矛盾,先导的打法是“全球化思考,本地化行动”。

  身份上,从“中国供应商”变“全球合作伙伴”。不只是运设备出海,先导海外布局以客户布局为导向,“客户在哪,我们在哪”,通过本地化快速响应需求,以深化合作。

  电池中国了解到,先导智能于2018 年就启动全球化战略,相继在英国、法国、德国、瑞典、土耳其、匈牙利、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9 家境外分(子)公司,并在欧洲布局技术能力中心、交付中心及物流中心仓,构建起“全球研发、全球交付、全球服务”的完整体系。

  能力上,从“产品出海”升级为“能力出海”。输出的不仅是机器,更是十余年技术、标准和整线交付能力。同时,先导智能在海外当地培养世界级团队,沉淀技术与人才,实现本地化发展。

  “过去卖‘中国制造’到世界,如今在世界造‘智慧制造’。”王燕清勾勒出全球化新蓝图。在全球化与区域化双战略并行下,先导智能将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供应链,为行业探路。

  从跟跑到引领,从国内到全球,先导智能在王燕清的带领下,书写了中国智造突围的故事。未来,面对技术迭代与全球化机遇,先导以“智慧能源核心构建者”之姿,将继续引领中国锂电装备,在全球新能源变革中书写新篇。

  CBIS这十年间见证了中国锂电及锂电装备产业和企业的快速发展,王燕清表示,期待CBIS从中国产业的“年度盛会”,升级为全球能源变革的“思想高地”,聚集更多全球智慧,不仅探讨“当下”,更定义“未来”。先导智能愿与CBIS携手,共同迎接下一个更伟大的十年征程。

稿件来源: 电池中国网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