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 赢合科技郑英霞:以“三重跃迁”与“四位一体”战略,应答全球供应链区域化新时代
发布时间:2025-11-12 14:05:00
关键词:锂电池

  在全球“碳中和”政策持续推动、储能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固态电池技术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多重动力驱动下,全球锂电产业格局正经历一场深刻重构。在这场变革中,中国企业凭借日益完备的技术体系、快速响应的研发能力与持续优化的成本效率,以不可替代的装备优势,正从“参与者”转变为“塑造者”,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力量。

  近日,赢合科技一批高精度涂布设备已正式启运,驶向某头部电池企业位于马来西亚的工厂,成为中国锂电装备出海航程中的一次重大突破。这不单是一次设备的批量交付,更是中企高端装备技术“硬核出海”的标志性事件。涂布机作为锂电产线前段工序的核心生产设备,其成功落地,一方面将直接助力头部电池厂商,加速在东南亚本土的产能建设;另一方面也将深刻改变当地的产业链生态,弥补高端制造装备的供给短板。

  作为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与电池中国网共同打造的行业盛会,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CBIS)已步入第十届(CBIS2025)。值此具有重要节点意义的时刻,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携手电池中国网,共同推出《CBIS十年对话》系列特别节目。

  本期对话的焦点,聚焦于同样迎来上市十周年的赢合科技,这家企业的成长轨迹,恰是中国锂电装备产业从“追随者”跃升为全球“引领者”的生动缩影。赢合科技副董事长郑英霞接受了电池中国的专访,她为我们分享了自己对这段波澜壮阔产业征程的洞察,以及对行业下一个黄金十年机遇与挑战的远见预判。

01

从“追赶”到“引领”

中国锂电装备业的十年进化之路

  当被问及如何概括这跌宕起伏的十年时,郑英霞用“三大跃迁”精准概括了中国锂电装备行业的进化轨迹:“从2015年到2025年,行业实现了从‘追赶’到‘引领’的质变,成为全球锂电装备制造的核心力量。”

  “回顾2015年,国内高端锂电产线仍严重依赖进口设备,尤其在涂布、卷绕等关键工序上,我们与日韩企业存在明显差距。”郑英霞坦言。那时,行业装备国产化率不足40%,虽然装备“能用”,但远未达“好用”,这是横亘在整个产业面前的现实。

  这一局面在十年间被彻底扭转。“如今,锂电装备国产化率已突破90%,实现了从‘能用’到‘好用’的全面跨越。”她以赢合科技为例指出,其高速双层涂布机、辊分一体机、激光卷绕机等核心产品,不仅在精度、效率、良率上比肩国际顶尖水平,更以对本土客户工艺的深度理解与快速服务响应,赢得了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等全球头部电池企业的高度认可,成为产线上的主力装备。

  这场“跃迁”的另一个维度,是设备企业价值定位的根本性转变。早期,国内设备厂商大多只能提供分散的单机设备,整线集成能力薄弱。如今,头部企业已能交付覆盖“极片制造-电芯装备”的整线解决方案。

  “这背后,是国产装备企业工艺集成能力的质的飞跃。”郑英霞强调指出,赢合科技作为业界最早推出整线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其价值在于深度契合了下游客户对极限制造、智能化与标准化日益迫切的需求。只有打通全线工艺,才能实现数据流的贯通与制造效率的全局最优,这是提供单机所无法比拟的核心竞争力。

  而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当属行业整体角色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蜕变。“过去行业会议上,我们谈的最多的是如何‘追赶日韩节拍’,而现在,我们的技术水平已赶超日韩,成为全球标杆。”郑英霞的话语中透露出自信。

  这种引领地位体现在具体创新中,据介绍,赢合科技的涂辊分设备、46大圆柱卷绕机、高速切叠等设备,深受全球头部客户的青睐;此外,在固态电池领域也率先突破,其已推出第三代干法搅拌纤维化+干法成膜全固态工艺设备,并成功交付客户现场。

02

以创新“硬实力”布局全球“大棋局”

  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赢合科技何以实现持续领跑?郑英霞将其归因于该公司始终坚持的创新驱动战略,以及清晰的未来布局。

  “面对行业‘内卷’,我们始终秉持‘做专、做精、做强’的单机产品战略,以持续创新构筑护城河。”郑英霞表示。她透露,仅2025年上半年,赢合科技研发投入就达3.07亿元,同比增长26.16%,占营收比重超7%,处于行业第一梯队。目前,赢合科技的锂电池涂布机、辊分一体机等核心设备,在头部客户中的市占率已超过30%。

  在当前电池技术快速迭代,固态电池、大圆柱电池备受产业关注的背景下,谈及未来技术布局,郑英霞清晰地勾勒出“双线并进”的研发路线。她指出:“大圆柱电池本质上是一场‘效率革命’,而固态电池则代表着更深层次的‘安全革命’。在这两大关键领域,我们都已取得实质性突破和扎实进展。”

  在固态电池领域,赢合科技坚持“设备先行”。郑英霞介绍,其湿法固态极片涂覆设备已交付多家国内头部客户,同时推出了第三代“干法搅拌纤维化+干法成膜”的全套方案。“这个方案包含七项关键技术突破,比如粉体处理、均匀铺粉、厚度控制等,能将极片压实密度提升8%以上,能耗降低20%,首套干法搅拌设备已于去年11月交付给国内大客户。”

  在大圆柱电池方面,赢合科技围绕46系列开展“全工序”创新。2021年,其在行业内率先推出的46系列激光卷绕一体机已实现量产,搭载全自动换卷技术,实现隔膜、极片、胶纸的全自动换带,确保设备能够24小时连续运转,已成功交付多个国内外头部客户。

  面对全球新能源产业格局加速重构的趋势,郑英霞展现出深刻的洞察力。她指出,“中国电池产业链企业的‘出海’,与供应链‘区域化’布局,已成为应对地缘政治、成本优化和技术迭代的必然选择。”

  作为设备企业,赢合科技将构建以“产品输出+技术保护+本地化服务+政治合规”为逻辑的“四位一体”的供应链布局,同步加大技术创新(如固态电池),构建牢固的技术护城河,在区域化浪潮中保持技术持续领先。

  郑英霞强调,面对行业的机遇与挑战,赢合科技将在上海电气的带领下,紧跟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始终以客户为中心,聚焦“业务国际化、产品高端化、管理数字化”三重战略方向,围绕技术领先、销售领先、品牌领先,加快将赢合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锂电装备提供商。

  访谈快结束时,郑英霞表示,她对即将迎来十周年的CBIS峰会寄予厚望:“希望峰会能持续聚焦行业前沿技术,为全球企业搭建更广阔的交流合作平台,助力中国锂电产业与全球深度融合,成为串联前沿技术、标准共创、全球锂电产业协同的‘超级枢纽’。”她期待与全球伙伴在这个宝贵平台上,共谋锂电下一个黄金十年,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装备的力量。

稿件来源: 电池中国网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