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IS十年对话】编者按:
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 (CBIS)作为全球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领域的大型国际性盛会,自2016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9届,今年将迎来第十届峰会(CBIS2025)。
十年来,CBIS峰会与全球新能源电池产业界一道,共同见证、参与、并推动了新能源电池业的高速发展。
值此CBIS峰会十周年之际,电池中国精心策划了新能源产业高端对话系列节目——《CBIS十年对话》,邀请全球电池、材料、装备等产业链企业高层及行业机构负责人,共同回顾产业发展历程,把脉行业趋势,共探发展之道。

近日,“聚能启新·瑞浦兰钧品牌日”活动在浙江嘉善举办,大会通过储能、乘用车动力、商用车动力三大板块产品焕新发布,系统展现了瑞浦兰钧近一年来的创新与变革。而这场产品力的集中展示,正与瑞浦兰钧在全球市场的突破性进展形成呼应。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瑞浦兰钧电池出货量超23GWh,创下该集团单季度出货量最好纪录;其中单月出货量最高突破8GWh,同步刷新历史峰值。对比2024年其锂电池43.71GWh的总出货量,瑞浦兰钧单季出货量已超去年全年总量的一半,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市场端的表现同样亮眼。就在近期,瑞浦兰钧与全球领先的储能技术公司Energy Vault再度携手,签下3GWh储能系统供货协议,计划于2026年交付,并将进一步深化双方在澳大利亚、美国和欧洲市场的合作。这已是双方在累计超1.5GWh成功合作基础上的进一步信任升级。
这份合约,仅是瑞浦兰钧在全球储能市场高歌猛进的一个缩影。有统计显示,仅今年以来,瑞浦兰钧揽获的GWh级别订单已有4个,累计规模达26.5GWh,全球储能赛道的领先地位日益巩固。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盈利能力的显著改善。在出货量快速增长的带动下,2025年上半年,瑞浦兰钧期内亏损大幅收窄90.4%至0.63亿元,带来了扭亏为盈的重要转折。
然而,这一系列亮眼的业绩,与瑞浦兰钧管理层对外展现出的审慎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近日,在电池中国与瑞浦兰钧董事长曹辉的深度对话中,曹辉表示,“目前来讲,瑞浦兰钧还谈不上成功。应该说,我们还在‘持续爬坡’的路上。”
在竞争白热化的动力与储能电池领域,曹辉的这番表态,显得格外冷静。在行业竞相追逐规模与声量的喧嚣中,瑞浦兰钧却将自己定位为“爬坡者”,将“稳定的持续盈利”视为真正成功的标志。
在这种“高调做事、低调叙事”的反差中,一个关键问题也随之浮现:在巨头环伺的产业红海中,这家并不张扬的电池企业,究竟凭借什么核心优势步步为营,实现稳健的持续上行?
01
战略定力——“动储结合”的双轮驱动
在产业界仍将主要精力聚焦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早期阶段,瑞浦兰钧便展现出前瞻性的战略视野。其自成立之初,便没有选择当时看似更“热门”的单一赛道,而是坚定地确立了“动储结合”的核心战略,即“左手动力,右手储能”,同步布局、双线并举。
这一战略的深层智慧,在于其构建了一个强大的内在协同与风险对冲机制。正如曹辉所言,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一个产品,多个客户”。这种模式使其能根据市场需求的波动,动态平衡生产计划,最大化产能利用率。当动力电池市场因行业周期出现波动时,蓬勃发展的储能业务能有效承接并消化产能,确保该公司运营的稳健性与灵活性,从而平滑单一市场带来的周期性风险。
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该战略成效显著:储能业务已成为其核心增长引擎,储能电池出货量位列全球前五,户储电芯、用户侧(户储+工商储)电芯出货量双双登顶全球第一。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其储能业务收入占比首次突破50%,成为该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更值得肯定的是,瑞浦兰钧已连续8个季度获得“彭博新能源财经Tier 1全球一级储能供应商”荣誉,这一国际权威认证,充分印证了其在全球储能市场的领先地位与卓越的产品竞争力。
动力电池领域则实现了高价值突破。在新能源重卡领域表现尤为亮眼,2025年上半年,瑞浦兰钧新能源重卡电池市占率达7.5%;换电重卡电池市占率更高达18%,同比暴增809%,两大指标均跻身全国第二。这一突破,得益于其LFP-324Ah Pro岁星电芯的创新应用,该产品以198Wh/kg的能量密度和超10000次循环寿命,为商业化运营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双轮驱动下,瑞浦兰钧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94.91亿元,同比增长24.9%;产能利用率跻身行业一线,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跨越,同时也验证了其“动储结合”战略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强大生命力。
02
技术硬核——“问顶”电池的破局之道
据曹辉介绍,今年4月,瑞浦兰钧单月电池出货量突破7GWh,其中问顶系列独占2GWh,问顶系列累计出货量已超20GWh。
这一市场表现背后,是问顶电池历经四年研发的厚积薄发。正如曹辉所言,这项技术源于对行业根本问题的思考:“为什么方形电池的空间利用率比圆柱电池低?”正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引领该企业研发团队,走上了重构电池架构的创新之路。
问顶电池的核心突破,在于对盖板结构的革命性重构。曹辉用“得房率”做对比:传统方形电池的得房率约90%,而问顶电池通过创新设计将其提升至95%,实现空间利用率的大幅跃升。这一创新的根本原理,是追求电子与离子传输路径的最短化。通过将极耳中置并直接与盖板连接,问顶电池将电流传输路径缩短60%以上,从而实现了行业领先的低内阻特性。
技术优势直接转化为产品竞争力。低内阻意味着更低的发热量、更长的循环寿命和更高的能量效率。曹辉表示,在客户测试中,问顶电池的内阻始终是同尺寸电池中最低的,这使其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目前,多数客户在采购时会明确指定“问顶版本”,这一技术已通过严苛的市场检验。
从四年前的一个idea,到如今单月出货量(仅问顶版本)超2GWh,问顶电池的成长轨迹,印证了瑞浦兰钧“技术创新驱动产品力”的发展理念。正如曹辉强调,正是这种对每个细节乃至宏观架构的持续创新,支撑着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稳步前行。

在下一代大容量储能电芯布局上,瑞浦兰钧相继推出392Ah、588Ah两种规格的储能电芯。其中,392Ah电芯堪称全场景电芯,可应用于户储、工商储,是户储电芯大容量化、户用侧/网侧电芯通用化趋势下的全能之选。
588Ah超大容量电芯,实现420Wh/L超高能量密度和10000次+超长循环寿命,凭借问顶技术平台的高空间利用率优势,能有效降低系统复杂度与度电成本,可为大容量储能场景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乘用车动力电池/新兴领域动力电池领域,瑞浦兰钧同步推出问顶®增混4C超充电池、PACK与问顶®新型固液混合电池两大解决方案。
据介绍,问顶®增混4C超充电池(LFP)实现了-40℃低温至60℃高温全场景适配,支持平均4C、峰值6C的快充速度,10分钟即可补能80%,能有效解决续航焦虑,同时具备4500次以上的长循环寿命,实现了快充性能与耐久性的完美平衡。
配套的问顶®增混4C超充PACK中BMS系统占用空间大幅缩减67%,整包体积利用率超过70%,空间适配性极佳,系统能量密度达到140Wh/kg,有效兼顾快速充电与能量储备需求。安全方面,采用零热蔓延设计并配备高强度热防护体系,为整体运行筑牢安全基石。高效多流道冷板,能使电芯间温差控制在5℃以内,温控精准可靠,使包内电芯性能的一致性更好,电池寿命的预估更精准,更利于电池包整体性能的发挥。
问顶®新型固液混合电池则形成差异化布局:据介绍,其中固液混合锰电池能量密度达290Wh-310Wh/kg、690Wh-740Wh/L,在-30℃仍能保持80%以上容量,并兼具快充与高安全性,量产在即;而其固液混合高镍电池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至310Wh/kg、780Wh/L,具备宽温域运行与高功率输出特性,精准发力eVTOL/机器人等高端市场。
03
基石与远景:稳健布局与“长期主义”
在瑞浦兰钧的发展历程中,青山实业的支撑始终是其重要基石。正如曹辉所言,“大家提起瑞浦兰钧,提起青山,还是有一种可靠的感觉”。这一品牌背书,不仅带来了资源协同,更赋予了客户更深层的信任感。公开资料显示,在成立至今的八年间,瑞浦兰钧在青山实业、多方资本及产业链伙伴的协同助力下,是行业内最快成长为年营收突破百亿、并成功登陆港股的头部电池企业。
基于这一坚实基础,瑞浦兰钧正致力于从“电池供应商”,向“解决方案提供者”升级。该公司启动战略、产品与市场全面升级,以应对市场新周期:战略上聚焦质量、优质客户与真实需求,打造可量产落地且可持续的方案;产品上以技术突破解决客户痛点,问顶技术便是深耕结构与系统的成果;市场上海外布局稳健,贴合客户需求推进项目。正如曹辉所言:“我们希望通过技术+资源+全球化,为全球客户提供最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在全球化布局上,瑞浦兰钧展现出独特的稳健风格。尽管目前其海外市场已实现“全面开花”,与美国Energy Vault、韩国晓星重工、日本合作伙伴等相继达成合作,覆盖欧、美、亚、澳等主流市场,但瑞浦兰钧始终秉持“风险第一”的出海原则。曹辉强调:“动作不是特别大,我们是稳步前进”,显示出这家企业对地缘政治和投资成本的清醒认知。
这种稳健的风格同样体现在产能布局上。相较于部分同行一些激进的海外建厂计划,瑞浦兰钧更注重“与国家政策保持一致”,通过灵活的商务合作先行试探市场,再逐步推进本土化布局。在嘉善,瑞浦兰钧用五年时间打造百亿新能源电池产业,获得当地政府帮扶并构建完整产业链,展现出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的战略智慧。
从瑞浦兰钧的发展路径看,“爬坡者”的自我定位恰恰体现了其独特的生存智慧。瑞浦兰钧秉持“长期主义”原则,坚守研发投入,深耕核心技术,通过内部融合重塑实现业绩创新高。在追逐规模增速的行业氛围中,这家企业始终将“稳定的持续盈利”作为核心目标,这种“长期主义”,或将成为其穿越产业周期、实现最终“平安落地”的关键所在。
CBIS十年历程,见证了中国锂电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曹辉在谈及这一行业盛会时表示,作为多次参与者,他高度认可CBIS在促进行业交流,助力产业发展方面所展现的积极价值。通过这个平台,他与全球众多同行企业领导人建立了深入的联系,认为这类面对面的直接对话,对推动行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和独特价值。
“期待未来会议能设置更多前沿议题,提出更具洞察力的行业之问,推动更实质性的交流。”曹辉明确表示,瑞浦兰钧将继续保持对这一行业平台的大力支持,并期待通过更深入的参与,与业界同仁共同推动锂电产业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在他看来,这种开放、务实、专业的行业交流,正是推动中国锂电产业持续进步的重要动力。

- 最新评论
-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