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预计,到2025年,我国钠离子电池需求总量将达88GWh,到2030年将进一步提高到378GWh。在此背景下,业界普遍认为,2023年是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元年,下游装车明显提速。
今年2月,中科海钠与思皓新能源打造的行业首台钠离子电池试验车公开亮相;3月,雅迪发布搭载钠电池的两轮车;4月,宁德时代宣布其钠离子电池落地配套奇瑞车型。
凭借原材料成本低廉、安全环保、耐低温等特点,钠离子电池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强劲。值得注意的是,相较锂离子电池,由于目前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偏低,无法支持长续航需求,因此应用场景相对有限,目前主要用于低速两轮电动车、储能电池、电动工具等场景。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创新研发,钠离子电池材料技术和性能越来越成熟,其应用场景和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其中,江苏聚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聚烽新能源”)就是一家专注于高比能、长循环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的科技创新企业。其研发中心拥有国内先进的正极材料物理性能检测、电化学性能评估的研究设备,并配备有百公斤级正极材料制备和10Ah软包电芯制作等试验生产线。
针对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低、续航短等“瓶颈”,聚烽新能源将其前沿技术应用到产品原材料中。
产品方面,据了解,聚烽新能源研发的高比能、低残碱的O3型低镍富锰基单晶正极材料,成功简化了O3型镍基正极材料的多重相变过程,提高了其工作电压和比容量,增强了其存储于空气时的结构稳定性,将有望实现高比能O3型单晶正极材料在低速电动车领域的长续航能力。
聚烽新能源长循环、高电压的P2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科学方法抑制高电压区域不可逆相变和构筑钠空位无序,可有效解决P2正极高比能与长循环寿命难以兼容的问题,从而提升低速电动工具电池的使用寿命。
此外,聚烽新能源还积极开发可供电芯客户定制的多功能复合结构正极材料,兼顾储能、动力领域,可广泛应用于低速电动车、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场景钠离子电池。
图为聚烽新能源产线
据了解,下游电芯客户的送样材料测评报告显示,聚烽新能源的产品在功率、稳定性、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等方面性能表现优异。据悉,聚烽新能源JF-001产品已通过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中汽研的测试。
产能方面,目前,聚烽新能源正推进千吨级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基地的建设,已与多家大型电芯厂商、行业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预计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实现量产。
在动力和储能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预期下,聚焦钠离子电池这一新能源电池行业的“新生力量”,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快在该领域的布局脚步。为了助力钠离子电池商业化、规模化,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电池中国网主办,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等单位承办,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总冠名的“第八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CBIS2023)”,将于2023年11月28-30日在上海举办。
作为此次峰会的重点支持企业,江苏聚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王鹏飞,将在“竞逐钠电产业化新赛道”论坛上,向参会代表分享聚烽新能源《高比能钠离子电池的发展思考》。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