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大型储能项目迎来了集中“开工潮”。
机构统计数据显示,仅6月26日-30日,短短五天时间内,内蒙古就有16个储能项目开工,规模合计约9.5GW/42.7GWh,项目总投资约458.27亿元。
据了解,这批新开工的项目涵盖磷酸铁锂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应用场景涉及电网侧、电源侧等。
例如,6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谷山梁3GW/12.8GWh储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12亿元,由内蒙古中电储能技术有限公司、远景科技集团等5家公司投资建设,包含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熔盐储能、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等技术路线,共涉及7个项目,计划12月30日建成投用。
同一天,由化德县星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远信储能联合承建的内蒙古乌兰察布0.5GW/2GWh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开工,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
此前两天,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1GW/6GWh电源侧储能项目开工,由水电十六局与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承建,预计投产时间为12月,作为EPC+运维全周期管理项目,水电十六局将提供20年全周期服务;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平川变电站1GW/4GWh新型储能专项行动项目开工,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
内蒙古凭借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优势,成为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标杆。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总装机量达到143GW,不仅在全国率先突破140GW,且其新能源总装机规模持续保持领先地位,绿电外送量占全国1/3。
伴随新能源装机量的快速增长,为平抑风光的波动性、消纳多余电能,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内蒙古对新型储能的需求也在加速爆发。截至今年一季度,内蒙古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已达10.86GW,位居全国前列。
今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发布的《关于下达2025年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中提出,实施新型储能专项行动,2025年将开工建设新型储能10GW,计划建成投产6GW。
据了解,内蒙古致力于构建储能全产业链体系,覆盖从原材料供应到电芯制造、系统集成及储能电站建设,还规划了“电源侧独立储能+电网侧独立储能+构网型储能”协同发展的路径,并通过“容量补偿+现货交易+辅助服务”的多元收益模式,构建起较为成熟的商业化路径,成为全国新型储能商业化的标杆。
目前,远景能源、海博思创、赣锋锂电、海辰储能、上能电气、中航锂电、林源集团、三峡能源、纬景储能、人民控股集团、万帮新能源、远信储能、卧龙新能、国轩高科、阳光电源、中车株洲所等涉储企业,均已在内蒙古有所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