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粉,顾名思义是锂离子电池废料经过放电、拆解、破碎、热处理等资源化加工处理后产生的粉料,富含镍、钴、锂等锂电池所需关键材料,不仅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且将是未来电池所需金属材料的主要来源之一。
当海外的废旧锂电池经过报废、破碎后,产生的黑粉开始跨越国界运到国内,一场关于全球资源循环未来走向的争夺战,便已悄然开启。
有机构预测,未来20年,全球50%的新电池生产所需原料将无需开采新矿,主要依赖退役电池循环再利用。
未来,谁掌握了退役电池循环的主动权,就掌握了全球能源自主的命脉。
8月15日,由中国资环旗下中资环国际公司(简称“中资环国际”)和华友循环合作从海外引进的20吨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运抵宁波并顺利通过海关验收。据电池中国了解,这是《关于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正式实施后我国首批进口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为推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迈出重要一步。
此前,黑粉被归类为固体废物,被严禁进口。然而,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锂电池关键材料的需求攀升,通过进口黑粉,实现锂、镍、钴等资源回流,从而降低对原矿的过度依赖,对保障供应链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今年6月,国家生态环境部联合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及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下称《公告》),宣布“符合要求的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不属于固体废物,可自由进口”,自8月1日起施行。
01
黑粉是“金矿”
全球掀起退役电池争夺战
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需求将达到5.5TWh,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飙升至9.1TWh。届时,全球电池产业对含锂、钴和镍等关键矿产的需求,预计到2030年时较2024年增长将达三倍。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储能产业快速发展,带动市场对锂、镍、钴等材料需求快速增长,引发主要原矿生产国和消费国高度重视。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生产锂电池所需关键材料的矿产储量非常有限,其中锂、镍、钴对外依存度均超过70%。
通过发展废旧退役电池循环产业,不仅能够减少对原生矿产的依赖,缓解资源短缺压力,还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机构测算,利用回收的黑粉生产电池材料,相较于从原生矿产中提取可降低约60%的成本。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逐年稳步增长,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接近3800亿元,到204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2万亿元。
正是在这一背景趋势下,今年中国政府宣布开放黑粉进口,加快整合全球退役电池资源,推动中国成为全球新能源电池资源循环中心。
02
电池出海
退役电池回收的挑战与机遇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30.8万辆,同比增长84.6%;出口电池150.5GWh,同比增长53.1%,目前欧洲已经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地区。
除了产品直接出口,为拓展欧洲等市场,近年来国内多家整车、电池企业也相继在欧洲建厂,如比亚迪在匈牙利塞格德市建设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奇瑞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建设电动汽车生产基地。
电池企业则更为迅速。宁德时代已经在德国、匈牙利、西班牙建设三座电池生产基地,远景动力在英国、法国、西班牙建设三座电池超级工厂,国轩高科在德国、斯洛伐克,亿纬锂能在匈牙利,中创新航在葡萄牙等,均建设了大型电池工厂,总产能达数百GWh。
未来,体量庞大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出口的产品,或在欧洲生产,这也将使海外建厂的中国企业,面临严峻的退役回收再利用痛点。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持续出口欧洲,并陆续在当地布局制造产能,中国电池循环再利用企业也加速“出海”,提供配套服务保障,助力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池在欧洲的发展。
此次,中国资环旗下中资环国际公司完成首批20吨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进口,也是得益于华友循环在全球市场的深度布局。
截至目前,华友循环已在日本、韩国、欧洲及东南亚,和当地合作伙伴构建起完善的全球回收网络和资源循环再生能力。其中,在欧洲市场,目前华友循环已在德国、法国锁定电池破碎预处理产能,综合产能达到5000吨/年,以及遍布欧洲主要国家的将近20个电池回收网点。
“目前华友循环在欧洲的废旧退役电池处置区域,已经覆盖欧洲大部分地区和国家,回收能力涵盖电池仓储运输、电池包拆解、梯次利用、预处理等。”华友循环总经理鲍伟透露,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其在欧洲的退役电池本地化预处理产能,以及并评估在欧洲的冶金项目及新技术导入工作。
实际上,在严苛法规、环保、资质和技术约束下,华友循环等企业在欧洲落地退役电池循环回收项目,正推动欧洲废旧电池产业实现从0到1阶段的发展,为中国整车、电池企业出海提供退役电池循环利用配套服务,解决中国企业出海后顾之忧。
截至目前,包括宝马、大众、奔驰等众多欧洲车企,已经与华友循环建立深度合作,探索在欧洲乃至全球市场回收退役电池。
03
华友循环全球回收“样板”
退役电池的重要性,受到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日益重视,但受限于各地区市场容量、技术水平、政策法规、经济性、产业配套的差异,在退役电池循环再利用上也需要因地制宜。
作为华友钴业五大事业板块之一,华友循环在成立伊始就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电池循环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动全球电池回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减少对原生资源的依赖。
在国内市场,华友循环已经构建了覆盖全国范围的全链条的锂电回收处理能力和锂电回收平台公司网络体系。
据介绍,针对全球不同市场的差异化特征和下游客户需求,华友循环目前的出海业务模式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是业务直接合作,协助全球化各区域企业在符合当地政策及经济性的基础上,探索深度合作,构建共赢合作模式;
第二是技术授权合作,华友循环通过技术授权、技术支持等方式,协助区域合作伙伴,建立具备技术、成本领先的废旧电池回收商业模式,实现区域竞争优势;
第三是运营合作,通过资源注?与能力嫁接、政策参与,及符合性构建、技术及管理?员培训、关键风险要素把控辅导等专业化的服务,弥补合作伙伴的短板,快速实现正常运营;
第四是股权合作,华友循环通过资金及股权合作,打造深度利益绑定,构建命运共同体。
目前,华友循环的全球回收网络,已经覆盖亚洲、欧洲、非洲、北美、大洋洲等全球主要市场,提供回收渠道建设、梯次储能项目落地、预处理及再生处置、循环锂电材料供应等全方位综合服务,构建面向全球的区域性“服务网络”,在符合各地区政策及经济性的基础上,打通全球闭环。
结 语
根据《公告》,进口的三元锂电池黑粉的镍钴总量应≥25.00%、锂含量≥3.50%;磷酸铁锂电池黑粉要求锂含量≥2%、磷含量≥10%、铁含量≥18.00%,《公告》对黑粉的品味有着明确的要求。
据电池中国获悉,近日,中资环国际公司、浙江华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五矿物流浙江公司等首批参与单位召开专题交流会,就做好再生黑粉前端产品质量及包装规范管控体系建设、进口路径优化策略、检验防护措施提升和残留物无害化处理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中资环国际公司总经理赵伟仁、浙江华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鲍伟、五矿物流浙江公司总经理杨波等相关企业负责人参会。
“我国政府开放黑粉进口,对黑粉指标要求还是相对比较严苛的,国家希望进口的是真正的资源,而不是一堆废料。”业内人士指出,同时,在鼓励出海的企业方面,政府也希望真正具备全球化能力,有技术、工程能力和成本优势的优质企业出去,从而推动资源利用进入良性循环。
针对海外市场,华友循环表示,一方面该公司将通过更低能耗方式,对退役电池进行黑粉化处理,另一方面将会按照中国对再生黑粉进口标准,提高本地化预处理技术能力。
美国智库洛基山研究所(RMI)近期发布报告表示,全球正在从追求“能源自主”走向“循环自主”。当首批符合新规的黑粉原料从国外运到国内,并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变为电池级硫酸镍和碳酸锂时,全球新能源产业的资源逻辑已悄然重构,那些深度嵌入产业链核心的企业,正手握叩开下一个时代的密钥,有望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崛起为耀眼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