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的气温达到37℃,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一期厂房的室内温度还要高于此值。中国证券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人在对车辆的驾驶位、车轮、底盘等多处部位进行组装和测试,厂房外主路两侧已经放置了蓝、白两色多辆成品纯电动公交车。
作为东道主的南京正在紧张准备着定于8月16日开幕的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些正在等待出厂的新能源公交车,将作为本届“青奥会”期间联通各个会场的公共交通工具。
合作此项业务的南京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和南京金龙客车,打算借此契机推出一批新能源公交车来检验合作成果,总结新能源车市场拓展的初步经验。而首度借金融租赁机构工银租赁伸出的“橄榄枝”探路新能源车的发展模式,更成为处于成本规制背景下的公交公司尝试盘活资本、缓解财务压力的良机。
倒数计时
新能源公交谋动“青奥会”机遇
在南京,“青奥会”已被视作当地展示新能源公交车形象的“冲关”节点。“这段时间,南京公交在积极做前期准备。”南京公交董事长朱明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朱明介绍,今年南京全市范围内共增加2530辆新公交车,其中有1058辆是新能源车,南京公交拥有其中的900辆。在“青奥会”之前,公交公司正协调生产方南京金龙客车,确保这些公交车悉数到位,“既满足出行的数量,又改善出行的质量。”
据当地媒体报道,“青奥会”期间,除新能源公交车外,还将有400辆纯电动出租车上路服务,并按照公交车1:1、出租车1:2的比例配置充电桩。7月份,将有914个充电桩投入使用。
实际上,南京对于电动公交车和相关设施的建设早已开始。来自国家电网的信息显示,早在2010年初,南京供电公司便规划在市内河西、城东、奥体、江宁等处加强示范充电站建设,初步形成连接城市各个方向的充电服务网络。南京城市配电网“十二五”规划提出,期内建成30座电动汽车充电站以及超过100个充电桩,满足快充、慢充、电池更换等多方面服务要求。
据朱明介绍,南京入选全国首批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后,新能源公交车开始成为南京公交的首选,纯电动车、CNG汽车、LNG汽车成为“主流产品”。“新能源公交车可以做到零排放,按照满员83位计算,可减少近17辆普通私家车的尾气排放。”
南京公交车行业正面临新的政策机遇期。德邦证券研究所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全国已有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至少8个地方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地区优惠政策。其中,江苏提出对于列入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的新能源汽车,纯电动乘用车补贴为2.5万元/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含增程式)1.5万元/辆,纯电动客车20万元/辆,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客车10万元/辆,清洁能源汽车(LNG客车、货车)2万元/辆。对充换电服务运营单位承建的充换电设施费用,江苏省财政给予15%补贴。在此政策下,公共服务领域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省级补贴资金由推广应用城市财政部门拨付给相关公共服务领域消费者。
但即便如此,公交车购置成本也不容忽略。朱明表示,每辆新能源公交车费用约为200万元,虽能获得补贴,但对于需要应对亏损问题的公交公司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而另一方面,南京市目前每万人拥有公交车的数量仍与前述“公交都市”建设所要求的标准有差距。“现在一方面要在增量部分满足考核要求,一方面要在存量上改善车队结构,尽可能使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
租赁支持
生产运营方会合 “金融”搭桥
朱明表示,虽然南京的公交行业在近几年来有所发展,但在特定的类似“青奥会”这样的时间节点上,还是发现有一些“欠账”,在新增公交车辆、新增出租车辆、新增公交场站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有待完善,而“这就需要金融机构给予支撑和帮助”。
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原有的投资主体对南京公交的经营和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但随着后续运营成本大幅度上升,就难以仅靠票款收入为支撑。同时,有关方面就如何对多元投资主体进行政策性补亏还存在空白,一些问题暴露出来后,成本规制逐渐成为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