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新能源车及零部件企业24家 成都造新能源汽车迎第二春

发布时间: 2014-07-28 14:38:05    来源: 四川日报
字体:

[摘要]目前,成都市有新能源整车企业六家,下一步考虑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相关方面推进充电桩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家庭化。


  预防“跳崖” 商业空间新探
  2015年之后,政府示范推广形成的市场,是否还能持续,同样引起了相关企业“狂欢”后的警觉。
  成都市经信委人士认为,国务院指导意见给出一个很强的信号——国家会坚定不移地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绝不会是“虎头蛇尾”的结局,首先就表现在新能源汽车公共领域市场的培育不会减慢步伐。《意见》中有“两个30%”: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新增或更新车辆中的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30%;2014年-2016年,中央国家机关以及新能源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及公共机构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车辆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一些示范城市当地没有新能源汽车产业,它为什么还要拿地方财政补贴外省品牌呢?”成都雅骏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永军反问。他认为,不排除部分城市完成任务后而退出示范,要做好应对政策市场缩小的准备。
  忧患之下,必须扩宽公共领域以外的市场。
  雅骏汽车与重汽王牌联合开发了一款物流用的厢式电动货车,并成立了自己的物流公司使用运营。“货车续航里程200-250公里,可满足一天的城市配送需求。”范永军说,该公司已与家乐福、可口可乐等国际知名公司达成合作,“使用电动汽车帮他们降低了碳排放,省下的指标还可以拿去交易。”
  在同等服务价格下,货运公司能否盈利?范永军算了一笔账,把政府的补贴算下来,电动货车还比传统货车贵10多万,但一公里的运营成本只有3角钱,比传统汽油车节省8角,5年行驶30万公里,这样反而能赚回10万块钱。
  川汽的思路,与此类似。曹国栋正筹划两件大事。一是在龙泉驿成立电动出租车公司的基础上,参加成都市的电动出租车招投标,将电动汽车开上成都街头;二是研发气电混合的大巴车,逐步替换其背靠的富临集团的运业公司的长途客车。“既然别人对新能源汽车信心不足,我们就用给他们看。”曹国栋说,新能源汽车一次性投入大,但肯定能盈利。
  真正拐点 开入寻常百姓家
  今年10月份,川汽的电动出租车、电动公务车,有望出现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公告中。记者发现,成都现有新能源整车企业6家,但涉及私家车生产的较少。
  阻碍新能源汽车家庭化的一个因素,指向了不易安装的充电桩。目前,北京、合肥等城市出台了新建小区按比例配建充电桩的地方政策。
  不久前,成都市经信委召集相关部门和新能源汽车销售方代表,初步讨论研究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案。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5号)要求,成都下一步考虑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相关方面推进充电桩建设,主要在新建小区、公共停车场、商场等公共建筑的停车位配建充电桩。
  更为活跃和适度竞争的生产环境,则是推动电动车家庭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成都在这一产业中谋求话语权的必要路径。
  7月22日,美国威蒙积泰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王晓麟访问成都,在这家公司的背景中,闪烁着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影子。
  7月23日,阿里巴巴宣布与上汽联手打造“互联网汽车”,上汽表示把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国家放宽了进入新能源汽车生产领域的门槛,未来肯定会面临众多不曾料想到的竞争对手。”曹国栋说,一家新公司完成生产基地建设至少要2年,这就是川汽错过了就永远不再来的历史机遇期,“新能源私家车的研发会马上跟进。”
  据成都市经信委人士透露,成都在生产企业扩容方面早有打算。下一步,在促进现有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快发展的同时,将支持沃尔沃公司S60L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产业化,推动一汽大众成都公司、四川-一汽丰田公司、吉利成都高原公司等在蓉企业生产新能源乘用车,“不少企业做了初步规划”。
  美国特斯拉、天津力神、中航锂电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企业,也进入了成都的招商视野。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