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我们还要注意的是,国家相关部门对企业垄断行为才去的处罚措施是有“差异化”和“地域化”的特点。所谓处罚的差异化,比如在奶粉案中,积极响应、做出整改的企业被处于上一年度销售额3%以下的罚款,甚至免去罚款。而不积极响应的企业则被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6%的罚款。因此我们对近期捷豹路虎、奥迪、奔驰、克莱斯勒(点击车企名称阅读相关降价新闻)等厂商主动降价的行为便有一个合理的理解:争取宽大处理。
对于处罚的地域化,我们从发改委最新的消息可以发现,未来其对奔驰、克莱斯勒的惩罚很有可能会限制在湖北等被揭露的“案发地区”,也就是说罚款的金额是按照相关地区分公司的销售额来计算的,而非全国总公司的销售额,如此一来,所谓的天价罚单便很可能不复存在。
反垄断行动对消费者有什么影响?
部分消费者买车和售后保养将更加便宜
就目前来看,经过发改委的约谈之后,捷豹路虎、奥迪、奔驰、克莱斯勒四家厂商已经主动在整车售价或者零配件价格上做出较大程度的调整。以捷豹路虎为例,共有六款车型降价,平均幅度达20万元,这对计划购买捷豹、路虎相关车型的消费者来说是很有诱惑力的。而在零配件方面,消费者将能够以相对小的成本更换汽车的零配件。也就是说,部分消费者无论是在买车的时候,还是在进行保养和维修的时候,都将花更少的钱。
拥有更多选择空间 消费者购车、修车费用趋于合理化
再进一步,如果此次反垄断调查能带动目前汽车销售体系的改革,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还能获得更多的利益。若开放整车销售渠道,使“总经销商”面对更多的市场压力,让市场更多决定价格,那么消费者在购买一款进口车时,将拥有更多的选择权,自然也可以用最合理的价格买到相应的产品。若能开放零配件的销售渠道,那么消费者将可以在4S店以外的维修厂获得高质量的正品配件,就不至于形成价格垄断了。当然,体系的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不仅需要发改委、工商、质监等多个部门联合行动,还需要相关部门在立法上不断完善,这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车主或可索取赔偿
《反垄断法》规定: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也就是说,在厂商被认定存在垄断行为时,消费者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来索取赔偿,但是不排除汽车厂商采取延长保修期等方案来安慰消费者。因为相比于真金白银的赔损,延长保修期的确是一个损失比较小的做法。
总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汽车行业内垄断的形成并非是汽车厂商短期内独自完成的,而是在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歪曲政策的结果。化冰也同样不可能在瞬间完成,短时间的整改和罚款也许会遏制部分企业的垄断行为,但是对于整个汽车产业而言并非终极目标。在巨大的利益前,总会有厂商为了巨大的利益去冒这个险。所以体系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我们需要将更自由的竞争引入到市场中,这样才能让消费者以相对合理的钱去选择、购买产品和服务。同时,更自由的市场将会促进国内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为自主品牌提供一个更加朝气、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
消费者获益 汽车反垄断你要知道的事
[摘要]近期,汽车行业反垄断调查成为行业里最受关注的话题。而这些企业到底如何进行垄断,垄断对我们消费者造成了什么损害,整改之后对消费者买车、用车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