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新能源汽车产业被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后,新能源推广政策层出不穷。政府积极的出台了包括购置税减免、免费牌照以及政府公车采购支持等利好政策,呼吁打破新能源汽车的地方保护,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特斯拉,启辰晨风,比亚迪e6,北汽EV200,各家车企争先恐后推出电动车,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看起来红红火火,一派祥和,事实究竟怎样?日前,工信部发布的一份公告显示,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底,39个推广应用城市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3.86万辆,其中2014年1-9月推广2.05万辆。而按照上述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申报计划,2013年至2015年39个推广应用城市将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33.6万辆,但截至9月,完成的推广量仅为目标量的一成有余。2014年中汽协公布的十大新能源汽车企业,跻身榜尾的北汽股份销量也不过800多辆。
政策为推广电动车,可谓不遗余力,国家补贴,地方补贴,免购置税,免摇号,诚意满满,苍天可鉴。惨淡的销量感觉像在打脸。而与此同时,爹不亲,娘不管的低速电动车,在农村市场混的是风生水起,大有星火燎原之势。那么问题来了,天之骄子为什么干不过政策弃儿?电动车能不能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
一 电动车乡村发展现状
低速电动车在乡村的蓬勃发展,其实算不上什么意外。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在郊区,城乡的大范围普及,给低速电动车做好了前期所有铺垫。低速电动车的主要性能普遍低于纯电动乘用车要求,最高时速大致都在60KM/h;续航里程大致在70公里,加速性较差,除个别出口欧美的产品通过CE认证或DOT认证外,大多数产品的制动,被动安全,电安全都没有经过严格检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但就这样的产品,还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很多人不屑于低速电动车发展,认为不过粗制滥造,低价倾销的产品而已。迄今,这类车仍然是上不了牌照的“黑户”,因为发放机动车牌照的公安部门不认为它们是“汽车”。但这样灰色地带的电动汽车却得到了三四线市场的青睐。据统计,今年1-10月山东省内低速电动汽车的销量达到15.48万辆,同比增长50.4%,山东在电动汽车累计投入超过150亿元。今年前11个月,奇瑞纯电动车QQ3EV销售8000辆,同比增长40%;众泰今年新上市的纯电动车知豆E20截至11月底销售5600辆。两者合计,约占今年中国电动车总销量的三分之一。奇瑞和众泰的微型电动车均主打“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市场反响羡煞多少人。
二 乡村发展电动车的优势
黑格尔说,存在即有合理性。在大城市迷失自我的电动车,为什么在三四线城市就能找回自我,生机勃勃呢?问题不仅仅是廉价。制约电动车发展的瓶颈之一是用户习惯的改变,开了十几年的燃油车,突然要切换到电动车驾驶习惯,续航里程,充电,放电,难免让人不适应。而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群众的电动车驾驶习惯早已被基数很大的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带动起来,而低速电动车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潜在客户群。普通一二线城市居民至多有一两个停车位,也早已奉献给汽油车了。电动车要安装私人充电桩,再要增加车库又是一笔支出。相比较,由于土地充足,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的充电则更方便,家家都有庭院,随便扯出条线,就可以随到随充,十分方便。想要安装私人充电桩,也是非常容易,基本上没有额外投入。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某些偏远的乡村,充电甚至比加油更方便。
电动车驾驶习惯,便利的充电条件,高速发展的电动车生态圈,这些制约电动车在城市发展的瓶颈,却正好是乡村发展电动车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