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贸中心充电站交流桩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目前存在“质与量”两方面的缺口,既存在充电设备功能不够丰富的“质”的问题,也存在充电基础设施数量不足的“量”的问题,不妨借鉴“互联网思维”推进充电设备的智能化水平、缓解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的困局。
一、 充电设备智能化
2014年,家电智能化已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各家电品牌先后发布智能产品或智能操控系统,一时间“智慧生活”、“智能家居”、“智能互联”等词汇成了家电行业发展的关键词。虽然在过去的几年内,包括冰箱、电视等智能电器在市场上遭遇“叫好不叫座”的困境,甚至出现“理念深入人心,价格高高在上”的反差,但这也反映出消费者对生活智慧化的强烈需求。这也启迪着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增加充电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用同样的视角来审视一下充电设备,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充电设备技术水平差距不大,但价格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区分其优劣的重要指标主要为可靠性和便捷性。可靠性主要取决于系统搭建的水平和经验积累,换句话就是,设备实际使用数量越多、系统搭建越合理的厂家,充电设备的可靠性往往越高。便捷性主要是指用户体验,随着全社会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消费者对各种设备的智能化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充电设备设计时融入更多人性化、智能化的元素,消费者的便捷性体验就会越好。
近期媒体密集报道了北京富电公司在华贸中心建设的智能充电站于2015年1月19日正式投入使用,虽然该站的充电设备在技术上并没有新的亮点,甚至为了减小体积而采用了准确性稍差的芯片计费,但其着力宣传的手机APP预约、扫描二维码充电或非接触式卡充电、银联或微信或支付宝结算等,无疑在充电设备的便捷性和科技性上做足了文章。
笔者预判,未来充电设备在预约充电、身份识别、远程监控、在线支付或闪付、故障诊断、系统升级等方面的智能化需求会越来越强烈,这也是充电设备提高便捷性和科技性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