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闲置充电设备共享
近年来,以“汽车共享”为理念的P2P租车模式在国内各大城市日臻火热和成熟,涌现了PP租车、友友租车、cocar租车、凹凸租车等品牌。P2P租车模式可以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经济、便捷和个性化的租车服务,该模式还在尝试建立保险机制、私家车车辆管理系统和道路救援等配套服务。P2P租车模式可以将私家车的闲置时间与租客的用车需求结合起来:车主在安全掌控自家爱车的基础上,招租养车;租客在便捷用车的前提下,低价享受私家车的驾乘体验。P2P租车模式正是“互联网思维”的典范,既减少了城市新增车辆的需求,又满足了消费者享受私家车驾乘体验的需求,开拓了一种解决资源紧张与提升生活品质矛盾的途径。
P2P租车
那么,能否借鉴P2P租车模式,实现“充电设备共享”呢?这首先需要提高充电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充电设备需要实现预约充电、身份识别、远程监控、在线支付或闪付、故障诊断、系统升级等功能,因此笔者预计充电设备提高智能化水平势在必行。
实现了智能化仅仅解决了闲置充电设备“外界可知”的一环,但需求方不知道哪里有、何时能用闲置的充电设备,而供给方不知道谁想用、何时用闲置的充电设备,缺乏将两者有效结合的另一环,仍然无法实现“充电设备共享”这一终极目标。
当前的现实矛盾
那么,如何借鉴P2P租车模式,实现“充电设备共享”呢?还需要有一个能够将充电设备所有者和充电需求者联系起来的平台,不妨暂且称之为“P2P充电平台”,需要能够将充电设备的实时状态上传或通过充电设备所有者确认闲置时段,实现“需方”能够通过“P2P充电平台”实时看到距离自己最近的“供方”,做到闲置充电设备的共享。
闲置充电设备共享示意图
三、 前景
2014年下半年起,政府已多次出台文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但目前尚停留在“曲高和寡”的阶段。社会资本都在策划相关投资,但真正为了解决“充电难”而投资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的资本少之又少,市场鱼龙混杂,带有投机目的的行为似乎更多。
根据官方数据,截止2014年底,北京市已安装的自用充电桩数量已超过1600个,公共充电桩也已超过1400个,按说服务仅有的1万辆纯电动汽车应该不至于特别紧张,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据了解,导致充电紧张的原因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很多公共充电桩车位经常被燃油汽车占据,二是部分公共充电桩被电动汽车租赁公司长期占用,三是公共充电桩由于资金短缺而普遍无人维护维修,四是部分公共充电桩位置偏远不利于使用,五是公共充电桩的利用率普遍很低。由于是公共充电桩,因此这五个方面更多需政府牵头解决,但提高充电设备利用率是可以通过商业化来运作的。
据悉,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从大力推广电动汽车伊始就着力打造北京市电动汽车监控平台,技术上应该不存在障碍,但为什么电动汽车消费者体会不到由此带来的便利呢?简单地说,一方面是该监控平台“大而全”,另一方面协调能力有限、缺乏各方的配合。
因此,利用“P2P充电平台”,将公共充电桩信息导入该平台,在充分提高公共充电桩利用率的同时,也可以探索将自用充电桩信息导入该平台,引入专业的投资管理方,专注于实现“充电设备共享”这一点,应该是解决当前充电难题的一个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