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鸟瞰2015:新能源汽车50万目标是"放卫星"?

发布时间: 2015-02-10 09:53:5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字体:

[摘要]今年是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规划中的关键结点,按照预期设想,到2015年将实现50万辆的保有量规模。按照2014年新能源汽车推广规模和数量来看,今年几乎无法实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出的目标,是否这又是一次盲目的“放卫星”?

 

  辞旧迎新,汽车产业发展和市场前行,都将在2015年迎来新的挑战,记者将以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分析,从各个维度,带您一起“鸟瞰”2015年。

  今年是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规划中的关键结点,按照预期设想,到2015年将实现50万辆的保有量规模。按照2014年新能源汽车推广规模和数量来看,今年几乎无法实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出的目标,是否这又是一次盲目的“放卫星”?

  将近三年前,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规划》,首次明确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点和发展目标,除了提出“以纯电为驱动”的核心思路之外,还强调“到2015年实现保有量50万辆,到2020年达到200万辆”,正是这两个“数字”,成为当年讨论最多的焦点。

  新能源汽车“走入寻常百姓家”还需要相当一个过程,政策导向为驱动的产业模式,能在短时间内带来效果,但如果希望产业发展保持良性生态,还需要挖掘消费者的切实需求。

  目标相去甚远 消费略有起色

  按照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首届论坛在今年初公布的数据:截止2014年底,我国生产各类新能源汽车已达11.9万辆,2014年全年产量大概是84900辆,虽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整体数量仍然不大。在示范城市当中,上海、浙江、北京、江苏、合肥、深圳等地达到了5000辆以上的推广数量,私人消费市场初具规模。

  而按照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中国)咨询与Autofacts业务合伙人金军在去年的统计: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可能在87000台,近90000台的规模,它与《规划》也确实存在一定差距。

  为了更快地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各部委领导纷纷在“论坛”上表态,以达到快速发展的目标。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在年初继续强调:将共同组织实施新能源汽车重点研发,继续推动新能源汽车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以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地技术支撑和战略储备。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曾晓安也指出:汽车工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发达的汽车工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将新能源汽车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从技术研发、产品销售等方面制定了很多有利的措施予以支持。

  但没有一位部委领导愿意谈及2015年50万辆的目标如何实现。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发平曾谈到:如果目标落空,是否需要政府问责?谁又来承担产业目标落空的责任?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