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仍在“输血” 服务要跟上
从国际经验和我国实践发展来看,新能源发展初期,由于这个行业特点,投入比较高、风险比较大、消费环境还不完善等等因素的制约,需要适当的一些政策支持。那么制定一些税收优惠、政策补贴,国际上有惯例,从产业发展需要来看确实也有必要。
据曾晓安介绍,中央财政支持新能源汽车基本框架基本形成。2009年启动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以来,不断完善政策,先后出台了补贴税收、政府采购等多方面的措施,涵盖了研发、消费和配套设施建设等相关环节,形成了一套体系。出台正面刺激政策同时,注重发挥税收等政策工具调节功能,提高了成品油的消费税率,调整城市公交车油价补贴政策来平衡传统的燃料车和新能源汽车的运营成本,逐步形成新能源汽车的比较优势。
从企业层面来看,更需要提前布局,积极挖掘消费潜力。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能源汽车既是制造业,更是服务业,它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并且也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使用化要求,也是我们新能源厂商必须做的一门功课。
传统汽车面对的是一个十分成熟的环境,加油站、维修点。但是买了电动车的人呢?可能有上百个问题要去迅速解决,像安装充电桩,不要说全国,在北京等发达一线城市都极为困难,更不要说二三线城市和乡镇。“我举个例子,北汽新能源公司从6月份推出,已经取得了3000台定单,大部分是私人用户,还有一些集团用户。但是真正到今天为止能够安上充电桩,能够正常使用车辆有多少台?只有400多个,这个比例也就是15%。” 郑刚说。
在王传福等新能源汽车“先锋”看来:购置税免除、打破地方保护,以及优先采购新能源汽车等政策,都在催生新能源车爆炸式增长。就像10年前的电子商务,当时是个新兴事物,现在发展却多快;20年前的互联网,完全是靠商业的模式发展起来,但新能源车需要“政策+市场”组合的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