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程度上讲,上海对新能源汽车牌照政策的改变,成就了今天的比亚迪秦,但政策不是没有风险的。峰回路转的剧情发生在2015年1月1日,上海开始实施的国五-2排放标准和新格式充电证明,成为比亚迪秦在沪发展的拦路索。
关于新格式充电证明的要求,其中一个条件就是必须要有固定车位,安装固定充电桩。在上海,固定停车位不仅贵如黄金,且很多老式小区根本没有空间给新能源车固定车位,更遑论安装固定充电桩了。
加之上海的新能源牌照总量有限,上海市府为新能源车预留了沪DZ、沪EZ两个号段,但其中含有“4”的号码并不发放,总计有约20000块免费牌照,时至今日已经只剩下10000个左右牌照,也就是说,上海正在从新能源汽车的“福地”变成食之无味的“废都”。
特点二、插电式混动的快速崛起
根据中国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共销售新能源汽车7.48万辆,同比增长3.2倍,其中插电式混动车型销售2.97万辆,占据大盘总量的39.7%,同比超过增长8.8倍。
另一组数据也可以看出插电式混动的发展势头。2013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76万辆,其中纯电动为1.46万辆,插电式混动为0.31万辆,其中插电式混动只占大盘总量的17.2%。
插电式混动之所以可以有着比纯电动两倍还多的增长速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插电式混动有着更强的实用性,可以解决“里程焦虑”和“新能源基础设施不足”的现实课题。在上海新能源补贴政策车型名录中,上海市民可以选择的车型有很多,比如荣威550 Plug-in、东风日产的晨风 、北汽E150 EV等车型,而比亚迪秦技术最弱,纯电模式续航只有70公里,之所以销售成绩最好,就是因为在燃油模式下可以实现300公里左右的续航。
销量榜单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丰田成为跨国品牌中的唯一存在。在插电式混动布局上领先大众、福特、通用等巨头。从丰田对混合动力技术的重视程度,可以窥见其战略意图——在大众、通用等T+D动力组合强劲之风下,押宝混动技术,进而在未来实现对大众、通用动力总成技术的“截胡”。随着2015年丰田新品信息的露出,丰田混动车型将从凯美瑞的B级车市,扩展至雷凌 和卡罗拉这样的A级车市。
可以预见,2015年,因为自身优势,插电式混动还将继续高奏凯歌,继续跑赢纯电动汽车增长。
特点三、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路线面临挑战
在这张新能源销量榜单中,大部分电动车均采用了“磷酸铁锂”电池作为主要技术路线。当初将“磷酸铁锂”技术路线带入中国的就是System A123公司。目前上汽、广汽等车企都采用的System A123公司技术支持的“磷酸铁锂”,比亚迪引以为傲的“铁电池”技术其实也是“磷酸铁锂”电池,但现在,挑战来了。
磷酸铁锂电池面临的第一个现实挑战就是三元锂电池的崛起。尽管,磷酸铁锂电池单体电池的能量密度可达157瓦时/公斤,但单体电池成组后能量密度则降为100瓦时/公斤,最后再将电池组应用到汽车上,在实际道路上所表现出来能量密度比也就90左右。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提出“电池模块的能量密度要求是大于150瓦时/公斤”的要求,磷酸铁锂电池无法满足现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