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不达
从储能的角度来说,抽水蓄能实际上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其目的是消纳核电站的富余电力。到了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因为可再生能源兴起,“这些能源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有时有,有时没有,是不是能够在有时储存起来供没有时用?这种想法非常正常和合理。”胡学浩告诉记者。
但是在他看来,风能光伏的弃风弃光的原因主要还不在于储能,这是因为中国的风能资源与用电负荷重心的错配。风场分布在三北地区,但是当地负荷小,这种情况下,储能就没法解决问题,如果不考虑远距离输电,储存起来本地也用不了。如果不往外送,当地也不需要。
他认为,解决弃风的问题需要储能,但首先要外送。保证大部分电量可以送,更高负荷的时候,可以短时间地存起来。但是如果分布式起来了,就地消耗就占比较大的比重,储能技术就比较重要了。
“弃风严重还是跟电网结构和能源分布不均匀的关联更大,风场建设过程中没有足够地考虑电网配套。”来小康说,今年弃风量下降得比较多,也不是储能完成的,而是跟电网建设跟上有关。有电网的情况下,能不储就不储,储能环节毕竟也有很大的消耗,不行的时候才储能。
他说,在可再生能源所占的比例不太高的情况下,还是先要外送,以后光靠电网不能解决的时候,储能就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国际上一般认为当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超过20%的时候,一定需要储能。而中国现在这个比例还比较低,当然各地的情况也不一样,电网结构和能源分布负荷性质不一样,来小康认为,很难有一个绝对比例去限定。
来小康认为,中国和欧洲最大的差异在于,欧洲储能的对象主要是分布式能源,我们集中式开发的项目更多,我们需要更加注意规模效应,集中式储能要么是做到单一规模比较大,或者不同地点的储能能够实现集群的效应。
一个对于储能来说更加迫切的应用场景,在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由于它的波动性,对电网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现在的一个趋势是把分布式发电变成微网,这样和电网联系比较薄弱,在其内部组成一个小电网,其中又有发电又有储能又有负荷,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和电网脱离,并且保持频率和电压的稳定。
胡学浩认为,是否需要储能要看大电网还是小电网,小电网中有多少分布式发电,分布式不起来,储能是起不来的。考虑到价钱比较贵和实际的需求,不会有很快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有发展。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戴兴建告诉记者,弃风的原因是复杂的,没有合适的储能设施是一个原因,在当下来看是不是主要原因也不好说。储能技术研究开发进展缓慢的原因在于技术难度大、投资较高,有需求,但不是必须。此外,当前能源的价格还不足以牵引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