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上说:“今年将节能减排的目标放在很高的位置,包括提高油品质量等,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治理雾霾而努力。”
今年两会,汽车圈的很多提案也是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展开的。在汽车行业的主要努力方向也是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推广举步维艰
目前,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情况,不得不说,2014年,我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投入力度很大,连续三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车车型目录,多以自主品牌车型为主,随着电动汽车“免摇号”政策的推出,着实吸引了一大批消费者。
截止到2014年12月的不完全统计,中央及各省市政府先后共出台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127项,其中国家层面出台了17项,北京、上海等23个省市层面共出台有110项。
值得关注的是,各地关于新能源车新政的内容,有补贴数万元到十几万元的,有提出减免税负的,也有采取赠送专用牌照的,看起来具有非常大的诱惑力,但是,新能源车的实际销售量与主管部门此前的预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政策很给力,为何销量和推广如此不给力?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有很多问题待解决。
全国人大代表、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认为,新能源汽车商业化推广存在五大症结:一是以电池为灵魂的四大技术障碍,即功率密度、转化效率、充电时间、系统安全。电池存储与释放的能量多少、充电时间长短等难题,在技术上目前尚未全面解决。二是难以克服的两大社会障碍:使用习惯、使用环境。日常上下班,电动汽车日行车里程50公里就够了,但大家都希望它能够跑500公里。目前也没有随时充电的使用环境。三是非规模生产造成的高成本、高故障。四是以高成本为前提的两大市场因素:特定环境和特定用户。五是政策导向的四个误区。
充电难和续航能力差是难题
据悉,面对旧小区的改造,建设充电桩是有很大难度的,有的是物业不同意安装,还有的是小区太旧不具备安装充电桩的条件。而对于新小区进行新能源汽车配套设计充电桩也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协调房产商等相关领域。另一个是通过在新建的公共停车厂建充电桩,解决充电难得问题。
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各国车企都已逐渐意识到,“标准”才是左右电动车发展前景的关键因素。目前看来,全球充电标准逐渐从“多样化”走向了“集中化”。但要真正实现充电标准统一,除了接口标准之外,还需要电流通信标准,前者关乎接头是否吻合,后者则影响插头插入时能否通电。电动车充电标准统统一化仍然任重而道远,车企和各国政府都需要进一步放开姿态,电动汽车才可能有未来,中国标准如何跟国际标准进行统一也是主要问题。
续航能力一直是阻碍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消费者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在电动汽车领域,各大厂商主要拼的就是“电池技术”,据媒体报道,全新材质电池以及锂离子电池的改进,正成为未来电动汽车发展的趋势,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续航里程有望达到特斯拉的四倍,1600公里之多。只有当动力电池的性能得到改善、成本大幅降低、规模化应用之后,才能带动其他进入较为成熟的发展。

